超越出版社

劉墉原創短文:〈太極大師〉

By SYZ站長 | 2018/11/04 |

Share Button

今天假日,老頑童睡飽喝足,寫文章自虐虐人,還盼大家耐著性子看完,知道老頑童胡扯些什麼。

這兩天看雷公太極之戰,讓我想起以前在大學選修太極拳,老師分析“掤捋擠按”的招式,都是由實戰的動作歸納出來,令我佩服驚歎不已。

也想起李小龍的“截拳道”,雖然出自詠春,其實結合各路打法,說得明白些就是以“勝戰”為目標,臨場發揮,不拘一式,雖然聽到幾聲貓叫,沒喊出招式的名稱,倒也真材實料,揚名海外。

中國人“貴耳卑目”,前人一定比今人好、坐化老僧的秘笈當然是稱霸武林的絕學。凡事都分門派、問來歷、探出身。譬如書法,有王顏柳黃……,太極有楊陳孫吳,繪畫有南宗、北宗、海上、嶺南……,各擁山頭、自成一家。

問題是投身某門派,就可能拘泥某門派,那些招式是怎麼來的?是古人從實戰得來的!那些畫法是從哪來的?是古人寫生觀察得來的!方法雖然不錯,但是當大家一味臨摹、代代因襲,後來會不會僵化?結果用同一種筆法畫老鷹跟麻雀,用同一種皴法畫黃山和泰岳,只見古人的招式,不見今人的面貌。

尤其董其昌以後,畫家“遺貌取神”、各自發揮,如同修習武術招式,既然熟練就自然流暢,招招環扣,式式相連,行雲流水,美不勝收。畫家們揮毫演出,雖然千篇一律,也熟能生巧,令人驚歎。

我常想,哪天畫家把毛筆對空一揮,“入木三分”的筆力,化為“隔山打牛”的內勁,也能有太極大師的氣勢。

所幸繪畫不是比劃,紙上不是擂臺,大家可以自得其樂,沒人會去踢館。

 

♥ 歡迎轉載及分享,但請尊重原創,如轉貼請勿修改,並附上所有原連結,謝謝!

Share Button
SYZ站長

SYZ站長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