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最新訊息(2007年5月)

By syzstudio | 2007/05/20 |

Share Button

網站消息:
1.新文章發表:
〈黑堡的疼痛〉

〈他沒走,只是謝幕〉
2.友情連結新增水雲間探劉墉
3.《劉墉的情與藝》(精裝簡體字版,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尚餘少數,將開放網購。
此處刊出《劉墉的情與藝》精裝畫冊數頁,均係以「成書」攝製。
         

出版消息:
1.劉墉先生新作《醫療真實面》(暫名)已近完成,進入最後調整階段。(請看下面試刊)
〈引言〉
《我不是教你詐⑤》醫事專題篇:
《醫療真實面》
這本經劉墉先生長久經營、蒐集材料,寫成的「醫事專題篇」,將分「醫」、「藥」、「療」、「補品」等四大項討論。如同《我不是教你詐》前面四集,每章都有個生動的故事開場,接下來則是深入討論的「想一想」,但是為了更實用,在「想一想」之後還有「良心的建議」。
由於《醫療真實面》對當今兩岸甚至美國的醫療界提出許多尖銳的批判,我們先試刊其中一章(全書共十五章)。想聽聽大家的感覺。如果大家覺得太辣了,我們可能把「大紅」稍改為「小紅」。如果覺得還好、受得了,我們就把一盤盤可能辣得吐舌頭的菜「端上桌」!
請大家在水雲齋讀者討論區中留言,謝謝!

〈兩道疤痕〉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再一刀,就「到了」。
高醫師的手卻停在半空中,遲遲沒動,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一顆顆冒出來。
護士趕快為高醫師擦:「您有沒有不舒服?」
高醫師僵硬地搖了一下頭。
住院醫師麥克清了清喉嚨,小聲問:「要不要我接手?」
「不用!」高醫師又硬硬地搖頭,說:「你看看,是什麼?」
麥克湊近看了一下:「瘤啊!」轉頭看手術助理大衛,大衛也說:「瘤嘛!」
「你們再看!看仔細!」高醫師沉聲說。
兩個人又看,還彼此使個眼色,轉頭對高醫師說:
「確定是瘤吔!」
高醫師的臉一下子紅了:「明明不是瘤。」
「是什麼?」兩人異口同聲問。
「是胎兒!」高醫師「噹」一聲,把手術刀放下:「縫上!」
「縫上?」麥克靠近,用膝蓋在下面頂了一下高醫師:「高老師,縫嗎?還是說……」
「不要多說了!」高醫師轉身:「你們接手,小心縫好,我去跟家屬解說。」
高醫師往門外走,老護士海倫追過去,小聲問:「您要怎麼說啊?」
「我實說!怪我沒看出來,沒想到她四十二歲,還懷了……」
「您換個方式說吧!」海倫有點央求:「高教授,您是知道的,醫院裡哪個手術出問題,都……」
「我不一樣!」高教授手一揮,走了出去。

才出手術室,病人的丈夫就焦急地衝過來:「高醫師!怎麼樣?我太太還好吧!」
「很好!」
那男人如釋重負地大歎一口氣:「太好了!太好了!謝謝您!謝謝您!幸虧有您。」
「不要謝我!」高醫師擋住鞠躬的男人:「只希望你不會怪我。」
「怪您?」男人臉色一下子變了:「手術出了問題?」
「沒有!你放心!你太太很平安。」高醫師拍拍那男人:「這要怪我先沒看出來,以為是腫瘤,沒想到打開來才發現你太太懷孕了,是個胎兒。」
「胎兒?」男人睜大眼睛:「死了嗎?」
「沒有,一點也沒受傷,我及時發現,已經沒問題了。」
男人沒吭氣,站在那兒怔著。
高醫師又鞠了個躬,道歉,告退。但是才轉身,就被那男人在嘶吼中一把抓住領子:「庸醫!我要你賠償!」

醫院免費把病人轉到樓上的頭等房。
因為那女人才知道情況,就開始尖聲哭喊:「賠我孩子!我孩子要是有什麼問題,我找你們拼命!」搞得病人們議論紛紛、人心惶惶。
那丈夫也天天來吵,甚至他太太回家之後,還每星期都來鬧。
醫院很低姿態,免費檢查、免費接生。還怕開刀的傷口裂開,免費作剖腹產。
所幸母子均安。

轉眼六年過去,那小孩長得聰明漂亮,幼稚園畢業還拿了獎。
高醫師退休了,好幾年前就退休了。
他不得不退,因為那「一家人」隔一陣就到醫院大鬧。「庸醫把胎兒當腫瘤」成了大新聞、大醜聞。
醫院賠了很多錢,高醫師的官司也還沒了。
那女人甚至站在高醫師家門口,把衣服褲子扒開,大聲喊:
「兩道疤!兩道疤!姓高的郎中!你怎麼賠我?」

【想一想】
這是由三十年前,一位台灣婦產科醫生告訴我的故事改編,那位早期婦科名醫確實因此幾乎身敗名裂。
看完這個故事,我要請問你:
當年如果你是高醫師,在旁邊兩位住院醫師都「挺」你,說「沒錯!是瘤。」的時候,你是憑自己良心,把病人肚子縫好,再去向家屬和病人認錯。還是──既然已經打開了,對胎兒也可能多少會有些影響,何必冒險呢?乾脆!一刀割了,然後向家屬和病人報告好消息,說腫瘤已經切除。
甚至,你可以說幸虧你發現得早,沒有擴散,保證沒問題。
於是,你接受病人和家屬的道謝,甚至向你下跪、說你「恩同再造」、送你「妙手華陀」的匾額、四處為你宣傳……。
於是,你的名聲更響亮了!生意更好了!病人更多了!只怕有一天你死,病人們都會排隊送葬呢!

是啊!那是個胎兒,根本不是腫瘤,你一刀切了,甚至想,這女人都四十二了,乾脆連子宮也一起拿了。所謂的腫瘤當然不會擴散,既然沒有,如何擴散?
於是,你過關了!享受了過關的甜美果實。
只是,我請問你:下一次,又碰上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
還有,你的學生、助手看在眼裡,改天他們當了家,碰上這類情況,他們又會怎麼做?
再往壞一步想,如果一個醫生把小事做大、把小毛病說成大毛病、把小手術變成大手術,發現非但「病家」會加倍感恩,而且可以加倍收銀子,甚至加倍安全,你會怎麼做?

譬如你是腸胃科醫生,起初你只是判斷錯誤,「切開來」,才發現是胃潰瘍,而且不嚴重,吃吃藥就能治好。
套用前面的「思考方法」,你會乖乖縫回去,再向病家道歉,說你沒看清楚,接受病家責難,還是乾脆來兩刀,把那潰瘍的部分割了,然後對病人報告:「您放心!不是惡性腫瘤,不會擴散,您安了!」接著是病家的「厚禮」與「三呼萬歲」?

看病,本來就有許多「心証」與「推論」。
什麼叫嚴重、什麼叫輕微?完全由醫生判定。
譬如乳癌,只是把那癌症相關的地方切掉,還是切除之後,外加「化療」;又或乾脆把一整個乳房都切了。
更甚一步,你可以諮詢病人的意見:「既然一邊有乳癌,家族又有這類的病史,是不是兩邊都切掉?一勞永逸嘛!」
病人如果選後者,你動兩邊的大刀,手術費多得多。
也確實!整個切了,未來那病人要得乳癌,都少了「場地」。確實比較安全。
你錯了嗎?
沒人能說你錯!因為這是你的判斷,也是病人的選擇,世上任何人都不能硬說你錯。
多少不必要的手術,就這麼出現了!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句早年醫界的「黑色幽默」──
「XX地方出來的沒胃、XX地方出來的沒甲狀腺、XX地方出來的沒子宮。」
這裡面的「XX」,都是有名的私人醫院,由大大有名的醫師動刀。
你可以想,正因為他專門、又有名,所以各方病人都往他那裡求醫,他自然手術多些。
他們都是在必要、必須、救人第一的選擇下,把病人的胃、甲狀腺和子宮切掉。而且,因為他們是專家、是名醫,特別安全。換作別人,只怕還會死在手術台上。
你當然不能怪他們作了這些「整個切掉」、「一勞永逸」的大手術。
只是,如果有個審核評估的團體,如果像今天的好醫院,事後能把案子拿出來檢討、作病理化驗,又如果,旁邊其他的醫生能適時表示意見。
那些手術都有必要嗎?

談到醫療小組開會檢討和病理化驗,如果每個醫院能確實執行、誠信公布,亂開刀的情況應該能避免。
如果你看過著名的日本電視連續劇《白色巨塔》就知道,醫生會把病歷一個個拿出來討論,尤其教授級的醫生,可以狠狠地批評一般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的「案子」。
那教授的權威多大啊!
他是由醫學院學生,最後一年成為實習醫師,再成為住院醫師,多年後成為主治醫師,又被大的教學醫院留下來,從講師、副教授一路升上去的。
他的地位多麼崇高啊!他寫論文、做研究,當別人的主治醫師把病人帶到「開放醫院」動手術,可以賺大錢的時候,他只拿教授薪水。大不了,他收些紅包。
當然,他也可能站在旁邊指導,當下面醫生應付不了、決定不了的時候,幫忙做決定,或親自「刷手」、「操刀」。

從正面看,如果這教授能嚴格監督,下面的醫療團隊一定少出錯。只是由負面想,如果那醫院由這教授當家,甚至是這教授開的,旁邊幫忙的全是「一家人」,就可能有欠客觀了。
而且就算是大醫院,當高醫師、高教授這樣的權威主刀,他的學生和助手敢說話嗎?
所以你會發現,明明教授說自己看錯了,麥克和大衛還要說沒錯,是瘤!
他們敢不挺老師嗎?
就算旁邊是另一位教授,除非兩個人「不對頭」,會把事情捅出來。否則,官官相護、醫醫相護,一般病患和家屬能在出問題之後知道「內情」嗎?

為什麼叫「白色巨塔」?「白色!」因為他是一批穿白袍的人,在以白色為主的醫院裡;「巨塔」,因為它巨大,讓人摸不透;它又是「高塔」,使你攀不上。
你攀不上巨塔,所以很難由窗口看見裡面的事。
就算你在巨塔裡工作,你聽說了,甚至親眼看到了「冤案」,也最好少吭氣。
如果你仗義執言,同一手術室,一屋子的人都說你錯了!是你胡說。
請問,你還怎麼混?
所以我在前言裡提到以前兩個女學生,在大醫院當護士,(還應該是在同一手術房)只能私下罵:「某某笨蛋醫生又弄死一個。」
偏偏她們的話被我偷聽到了。問題是,真正的當事人,一個死了,進了殮房,一群在哭,在送終。
他們能知道嗎?
知道了,又如何?

【良心的建議】
這個故事完成之後,我特別去請教一位婦產科的名醫。
他說他雖沒聽說相同的事情,但知道有個類似的案例──
病人確實有子宮肌瘤,而且已經相當大,但是醫生為她動完子宮摘除手術之後,切下來的組織送去作「病理化驗」。赫然發現肌瘤旁邊有個很小的胎兒,結果鬧上了法庭,醫生被修理得很慘。
我當時問,難道手術之前,不先驗孕嗎?
他說有可能會忽略,尤其當這婦人已經不年輕的時候,超音波也不一定看得出來。還說懷孕的時候,因為內分泌的改變,肌瘤常常會快速變大,而且有不正常的出血。所以婦人認為還有月經,沒懷孕。

從他這段話,可以聽到兩個關鍵。
一個是醫生忽略了驗孕。所以即使妳已經四十歲了,在切除腫瘤之前,就算醫生沒想到,妳也應該要求驗孕。
第二個是「病理化驗」。如果沒有經過病理化驗,腫瘤切下來就扔掉了,不可能發現其中有胎兒。
所以為了保險,作大手術,應該選擇有「病理化驗」的醫院。甚至在手術之前,「明著」問醫生是不是有病理化驗,你希望看報告,而且拿一份「拷貝」。
當醫生聽你這麼說,他會猜你不是「馬馬虎虎」的人,搞不好後面還有「行家」指點,他當然會因此比較慎重。
其實豈止大手術要「病理化驗」,即使小手術,只要切下來組織,譬如皮膚上長個小東西,動手術切除;「直腸鏡」發現「息肉」,切了下來。就算那是一點點的「小東西」,也應該作「病理化驗」,因為很可能因此發現皮膚癌或直腸癌。

無可否認,手術房裡發生的事情,病家是很難知道的,而且就算後來知道「烏龍醫生」犯「烏龍錯誤」,把病人治死了,也救不回那條命。
即使偉大如梁啟超、知名如北京協和醫院,都可能沒辦法。
請看看梁家舊識,美國費慰梅(Wilma Fairbank)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讓我引述其中一段:

四十年後,1971年,他(按: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從他自己的醫生那裡得知了他父親早逝的真相。鑒於梁啟超的知名度、協和醫院著名的外科教授劉博士被指定來做這個腎切除手術。當時的情況不久以後由參加手術的兩位實習醫生講述出來。據他們說,在病人被推進手術室以後,值班護士就用碘在肚皮上標錯了地方。劉博士就進行了手術(切除那健康的腎),而沒有仔細核對一下掛在手術台邊的X光片。這一悲慘的錯誤在手術之後立即就發現了,但是由於協和的名聲攸關,被當成「最高機密」保守起來。
上海的張雷,梁啟超的一個好朋友,和兩位實習醫生也很熟,把這些告訴了我,並且說:「直到現在,這件事在中國還沒有廣為人知。但我並不懷疑其真實性,因為我從和劉博士比較熟識的其他人那裡知道,他在那次手術以後就不再是那位充滿自信的外科醫生了。」(依關超先生譯文)

想想!梁啟超是何許人也,他在五十五歲的英年,被「名醫」給醫死了。醫院居然還能把消息壓下來。而且壓消息的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協和醫院」。
你看到這兒,一定會有無奈感。
但是,也請回頭想想,後來消息是怎麼漏出來的?
是兩位實習醫生秘密講述的!
所以,要想了解手術房裡情況,或「間接」促使醫生特別小心。你與其託院長大人「關照」一下,恐怕還不如跟小醫生、小護士攀攀關係。
舉個例子,如果當天的實習醫生,你認識,又如果護士跟你熟稔,她事先跟醫生說與病家有交情。
甚至只是作麻醉之前,或局部麻醉之後,那實習醫生或護士跟病人聊幾句,讓主刀的醫生聽到,都管用。
想想!換作你是醫生,知道裡面有「眼線」,要是犯了什麼錯,或明明可以作,卻偷了懶,消息會傳出去。
你能不小心一點嗎?
就那麼「一點」,差別可能「大極」了!

2.由廣西漓江出版社重編的劉墉先生簡體字版系列將於本月推出,此處刊出部分書影。
   
3.劉墉先生新作《愛的美麗與疼痛》簡體字版(即繁體字版的《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及新簡體字版《靠自己去成功》,已由廣西接力出版社推出。請大家千萬別錯過!
 
4.我們與時報出版社結盟,出版的劉墉先生寫情作品《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已於四月份上市,由於此書是由時報出版,請逕向時報洽購。

5.泰文版《小姐小姐別生氣》改名為《小姐少爺別生氣》將於本月下旬由SIAM INTER MULTIMEDIA CO., LTD.出版。

公益活動:
1.劉墉先生年表捐建希望小學的最新資料、學校名稱均已更新。
君璧小學 浩天小學 時選小學 華英小學 君璧小學以前的樣子
2.水雲齋近期義贈圖書:
I.捐贈北投圖書館123本。
II.捐贈花蓮監獄284本。

公司消息:
劉墉先生與大家睽違六年的處世學作品《我不是教你詐⑤》已經完成過半,這本書經過劉墉先生多年深入的「社會訪查」,將是一本針砭時事,對每個人都非常實用的擲地有聲之作,請大家拭目以待。

Share Button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