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YZ站長 | 2018/12/24 |
昨天我摘錄了《劉墉談親子教育的四十堂課》當中的一段,發現因為只是從整篇講稿裡取一小段,有些讀者誤以為我不贊成孩子學音樂。其實我要說的是,千萬別因為大人的功利,反而讓孩子失去與生俱來的感性。這個世界是讓每個人來創造、發揮、欣賞、貢獻、快快樂樂過一生的。在未來的世界,愈能發揮天馬行空想像力的人愈能成功。現在把前面一段刊出,大家跟昨天那篇連在一起看,就知道我真正的想法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兩則留言,讓我很有感觸。其中一個是中學生的抱怨,他說他每天早上七點半到校,五點半放學,十一點半才能睡覺,想想這樣的日子要持續十二年耶!怎麼受得了?
另一則是位大學老師的感歎,他說現在的學生都很會考試,一個個以高分考進來,但是當老師講故事給他們聽的時候,換作早年的孩子都會很感動,甚至掉眼淚,現在的孩子卻常常無動於衷。
這使我想起多年前到一所有名的高中演講,那裡的老師得意地對我說,到了高三,他們學校會把孩子送到特別在山邊蓋的房子,在那兒住、在那吃、在那兒拼命讀書,加上那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准跟外面聯絡,孩子不會分心,所以大多數的畢業生都能考取重點大學。
但是當我跟一位回校聽我演講的學生聊天,那學生卻抱怨,他們每天只用眼睛看書,用手拿筆寫字,幾乎沒有老師講課,同學也不太聊天,所以很少用耳朵,加上沒有體育課,兩條腿很少動。除了會考試,只怕很多地方都退化了,連感覺都退化了,好像對什麼事都變得麻木。
讓我們回頭想想過去的三十九堂課,從娃娃誕生,要吃奶、要撫摸、要抱著拍拍搖搖、要輕輕對娃娃說話,要給娃娃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甚至在娃娃睡著的時候,都輕輕為他唱歌,告訴他爸爸媽媽的愛。大一點教他畫畫,讓他感覺這世界的美;教娃娃音樂,要他懂得欣賞宇宙間的各種聲音,就算跑跑跳跳,都可以創造美麗的節奏。哪一樣不是讓他們感動的?
我們給孩子說故事,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像;我們帶孩子跳舞,讓他們用身體表達情感。我們教孩子讀書,欣賞文學的意境。我們教孩子用視覺引導,以拍電影的方式寫作文。用圖片幫助回想,用諧音幫助記憶,也教孩子用餐的時候感恩,擔任義工來關懷弱勢。哪一樣不是美好的?
從頭到尾,我雖然也提到避免孩子撒謊、責駡體罰的問題,以及要孩子遵守餐桌的禮貌和交通規則。但是無論多麼嚴格,到後來都是以愛心來引導孩子。
所以當我看到網上那兩段學生和老師的留言,想到那在山邊教室裡苦學的學生說的話,很有感觸,也很有感傷。
如果我們的孩子考進名校,卻失去了感動的能力,這成功能算是真正成功嗎?問題是當父母強力造就孩子的同時,會不會也扼殺了他們學習的熱誠,讓他們失去了感動的能力?
(雖然這也是摘錄一段,但是《劉墉談親子教育的四十堂課》即將推出,屆時將會呈現我完整的教育理念。)
♥ 歡迎轉載及分享,但請尊重原創,如轉貼請勿修改,並附上所有原連結,謝謝!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