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yzstudio | 2012/07/20 |
☞劉墉先生最新短文精選:
早年初去馬來西亞,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朋友說馬國華人占很大的比例,我說還沒看出來。突然幾棟中國古典建築映入眼簾,我說:見到了!/建築最能呈現生活環境宗教信仰和城市精神,可為什麼很多城市都一個樣?想想你我的城市有哪些建築代表我們,讓我們以它為傲。又有哪些建築代表現在的你我,顯示我們特有的氣質。
看一個城市居民的水平,不能只看高樓建築車輛商場,而要看他們對弱者的態度。只有當路上的導盲磚都”連續完整”,沒被阻擋;公共場所都設斜坡道,總能見到出遊或洽公的殘疾人時,才顯示民眾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殘疾人,而且考慮到他們的需要。由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到多數照顧少數,這是社會發展必要的進程。
進女兒房間,如果她電腦開著,我一定站在遠處或快步走到她書桌側後方說話;兒子上中學之後,我也特別為他臥室裝鎖,進他房間一定先敲門。我認為就算孩子的隱私也該尊重。你尊重他,他也尊重你,而且養成尊重別人隱私的好習慣。有個朋友的孩子謀職,最後老總面試,只因他盯著考官的屏幕看,被認為嚴重失禮,就砸了!
前天一個專為華人服務的美國公益團體負責人找我,我上他網頁,發現只有繁體沒有簡體。我說幫華人怎可忘了十三億同胞,讓我們也跟大陸合作吧。他說以前做過,花了很多錢,但困難重重。我說現在應該不同了,而且公益活動本來就是受苦受難還挨駡的,愈難愈有挑戰,愈缺愈能發揮。他說:好!立刻改進!/我們決定做!
看到一位認識的店員,正跟囉嗦的老太婆細細解說,後面等了一長排,她也不急。總算老太婆走了,她沒管後面的客人,出來跟我打招呼:時間到!我下班了,由別人接手。這雖然是我痛恨的工作,但我靠它吃飯,既然做就盡全力。外面早有理想的事,我也不空想,早就朝那方向努力,現在還要趕去上課,拿到證書就夢想成真了。
“要過得像人,而不是像個機器人” (原刊登於台灣《數位時代》)
劉軒
【DJ、作家、主持人,同時也是台灣知名作家劉墉之子,頂著多種頭銜的劉軒,總和音樂、寫作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擁有哈佛大學教育碩士與心理學博士班的高學歷,但在國小時劉軒卻是個寫程式高手,更透露如果後來沒有放棄的話,現在的他可能是一名電腦工程師。總是大膽擁抱科技新品的劉軒,除了用過大家耳熟能詳的裝置外,還用過許多早已絕版,只活在科技史裡的產品。直到現在他仍常思考科技與人的關係,他認為最終只有善用科技傳遞人味,這才是科技進步最大的意義。】
小時候我是獨生子,直到16歲我妹才出生,在寂寞的童年下,電腦就是我的玩伴。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玩電腦,一開始是為了自學寫程式,然後就愛上了。我還記得寫的第一個程式,是可以在螢幕上一直寫Hello,最後把螢幕填滿。第一部電腦我記得很清楚是Commodore Vic 20(編按:於1980年上市,是全球第一款銷售超過百萬部的電腦),它在那時候有非常了不起的8K RAM,不是8M喔(大笑)。
那時也沒有儲存的東西,程式寫好要錄到cassette上,因為國小沒錢買,所以每次寫完程式要用手抄下來,下次電腦開啟時再重新輸入,我打字的功夫就是這樣練出來的(笑)。雖然學校也有一些初級電腦班,但那時我已經遠遠超過同學們了。
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就寫了一個很難的程式,整個程式印出來大概有20頁,密密麻麻的,還在紐約的比賽得了第二名。我也用過BASIC寫遊戲,可惜轉成C++的時候,我就停了,現在覺得滿遺憾,如果繼續學下去的話,說不定現在就不做音樂了,變成電腦工程師。
我從來沒有怕過電腦,我覺得它是一個很聽話的玩具,輸什麼指令就會出現什麼,程式沒寫好不能怪電腦,只能怪自己,所以它也訓練了我很多的邏輯思考。
我對科技產品的接受度很高。我是很早期的蘋果用戶,從Apple II一直到iPad,幾乎蘋果有多老,我就用多久。但同時我也用PC,我從DOS開始,用到Windows XP時真的是王(笑),音樂界的朋友電腦有問題,我都可以幫他們解決。我連Amiga(編按:於1985年上市的經典電腦品牌)和NeXT(編按: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創立的電腦公司)都用過。
我也是Facebook非常早期的使用者。因為Facebook創辦人是哈佛畢業的,電影《社群網戰》有一幕說,當初佐克柏寫好程式,交給艾德華多,讓他先給鳳凰俱樂部裡的人用,從那30幾個會員擴散開來,整個Facebook就是從這邊開始。我以前就是鳳凰俱樂部的會員,那30幾人傳出去的第二波我就收到邀請函。
但我註冊帳號後大概一、兩年都沒有再碰,因為那時我已經畢業,但Facebook還是非常校園的樣子。當時會覺得裡面是一群小朋友,後來再回去用才發現:哇!怎麼每個人都在用Facebook。後來也開了粉絲團,最近粉絲人數剛破5萬人。
但年歲越大反而接受度越低,以前東西不work,我會想辦法駭客它,現在不work就換下一個。像我App下載不多,我最喜歡看大家整理出來的Top 10,再把前五名下載下來,直接找出最符合需求的App,跟以前玩電腦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科技回歸人味才有力量
最近我才跟姚謙老師聊天,因為他寫了一本書,然後附上一片CD,裡面錄的聲音非常單純,就是一個人跟一把吉他。他說因為現在電腦太萬能了,我們要回歸到真的跟大地和人有接觸的東西,從人發出來的聲音才有感染力,這點我非常同意。
像我之前寫的書裡面,有一篇〈21世紀的春節〉,引起滿大迴響。我講到大家過年沒有在給紅包,有次我爸媽傳Skype過來,告訴我今年不給紅包了,直接匯到我戶頭裡。剛好爸媽那時也要付一筆錢,我就說那我直接幫你付了,大家就是用這種虛擬現金來回,卻少了實際拿到紅包的感覺。即使你把10塊錢放到紅包袋裡,但能一起團聚的感覺卻非常不一樣。
可是在同時,如果你跟你的家人分離兩地,像我的外公、外婆住在美國,但他們天天都可以看到孫子、孫女,這就是透過科技達到人味。你怎麼透過科技跟家人、親人、愛人溝通,這才是科技最後帶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要過得像個人,而不是像個機器人。
10幾年前比爾蓋茲寫過一本書叫《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在那時就形容過未來世界的樣子:你想到什麼,可以立刻把想法傳遞給對的人,把眾人聚集起來完成一個動作。現在也真的看到了,無論在商業上或政治運動上,像茉莉花革命,這就是讓想法(thought)成為行動的力量。
不過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當想法變得這麼重要時,我們是不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在思考上?跟科技是不是也要保持某種距離?你花多少時間吸收資訊?又有多少時間反思資訊?而不是被科技綁住,一天到晚爬文、看朋友新的動態??。
即使現在不寫程式了,但我還是非常關心這個社群發生的現象,因為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迴轉的革命。
“如果屈原在八月投江” (人生百忌──忌迷信之一)
劉墉
所有的風俗信仰和民間節慶都是「人造的」,根據什麼造的?根據需要造的。
就拿中國人的三節來說吧!
春節、端午、中秋,闔家團圓,連遠在外地的都得趕回家。
多巧妙啊!春節過四個月是端午,端午過三個多月是中秋,中秋過四個多月又是春節,一年正好分成三段,每隔三四個月,大家團聚一次。
再想想,端午中秋和春節,是不是田裡比較不忙?農曆五月初五,春耕已過;八月十五,秋收未到。至於春節,更是最冷的時候。田事已過、倉廩豐實,有錢有閒,正好過節,連結婚都常常趕在這些天,所謂「娶兒媳婦好過年」!
為什麼娶親也要挑這時候,因為大家比較寬裕、紅包送得多、有閒來參加婚禮,天冷正好穿得厚實華麗點。而且漂亮喜氣的衣服,今天穿著結婚,明年後年還能繼續穿著拜年。至於喜宴吃不完的菜,天冷,擱幾天都不會壞,要是換作夏天,只怕隔夜就餿了。
誰在冬天龍舟競渡
人造的節日,全根據人的需要。那些龍舟競渡救屈原和中秋月餅裡夾情報的故事,固然確有其事,如果不是時間配合得巧,只怕也用不上。
不信你想想,如果屈原延後三個月投江。還有端午節嗎?就算有,八月初趕回家過端午,隔幾天又趕一趟過中秋嗎?
再想想,如果屈原在春節的時候跳汩羅江,天寒水冷,還會有龍舟競渡嗎?
回門酒吃中午
今天春節,我在台北兒子家過年。年初二,媳婦要「回門」。我說好哇!一起去看看親家,於是把晚上的時間空出來。
沒想到當天早上兒子叫我出發,我說不是吃晚飯嗎?
兒子說,不!照他們的習俗,女兒回門,是吃中飯,不是吃晚飯。
我問為什麼?
兒子搖頭、媳婦也搖頭,只說是傳下來的習俗。
隔天,我跟個研究民俗的朋友碰面,問他這事。
朋友一笑:「簡單嘛!以前交通不方便,女兒回門,還要趕回家,晚上天黑路遠,怕不安全。作爹娘的為女兒著想,所以請中午不請晚上。傳久了,為了給個道理,就變成迷信中午回門比較好了。」他還說:「『走春』也一樣啊!走春又叫踏春,又因為春的發音很像『有餘』,於是迷信走春能年年有餘。我媽就迷信走春,說過年要出去走春,而且家裡一定要有人來走春,來走春的人愈多,家愈發。」他又笑笑:「根本是倒果為因嘛!不是拜年的人愈多,家裡愈會發;是家裡愈發,來拜年的人愈多。換句話,『送禮的人愈多,愈會官運亨通』還是『官運愈好,送禮的人愈多』?」
新人來,紅包來
「走春」雖然受歡迎,另外一種走春可就不一定了。
一對新婚夫婦到人家作客,按說可以來喜氣,在好多地方卻不見得受歡迎。尤其是家裡有未嫁未娶的,會怕那對新人把家裡的「喜氣」帶走。
如果不得不住,怎麼辦?
送紅包!那對借住的新人一定得包個大紅包給主人,算是把喜氣留在那家。
年年坐上座,漸漸入祠堂
算命更是如此。
如果你今年初學,為人排個紫微斗數、算個姓名筆畫、或看看手相,八成不要錢。
但是當你愈算愈準,找你的人也愈來愈多。就算你還不收錢,只怕也會有人勸:「還是收吧!不然你莫名其妙地洩漏天機,老天不高興,會減你的陽壽。」
於是你開始收錢,業於成了專業。
多好!你是藉著那迷信,順理成章地收錢。不是你愛錢,實在是因為不能洩漏天機啊!
開張不能打折
作生意開張也一樣。
他開張,你去捧場,吃大餐、買東西,心想他一定會給你不錯的折扣。
可是除非他有「新張特價」,可以照特價來。如果你另外要求打折,他八成說:「對不起!迷信耶!開張朋友捧場,不能減價,減價會不吉利的。」
你一聽,還好多說嗎?
送畫不能送裱
我是畫家,連畫界都有迷信,就是送畫不送裱。
今天你有喜事,請我贈墨寶一張。我只管畫,可不能為你裱裝好了給你。再好的交情也不行,最據說這樣對我不吉利。
多好哇!就因為有這迷信,讓我省了不少裱褙裝框的錢。
請問,是哪兒來的這麼好的迷信?
打包票,一定是我的同行,而且是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的同行,「發明」這迷信。為什麼?為了給自己省錢!
◎
回到文章一開頭的那句話,所有的風俗信仰民間節慶都是「人造」的,人根據什麼造的?根據需要造的。
你信嗎?對你有利,就信吧!否則,大可不在乎!
☞《中國經濟週刊》李小曉文章轉載:
http://www.ceweekly.cn/html/Article/201205215585562192.html
讓鱷魚成為鱷魚,讓海豚成為海豚
劉墉:不做“虎爸”做“弄臣”
今年5月,《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北京見到了華人作家劉墉和他的夫人。他們此行是為了宣傳新書《人生百忌》,順便探望旅居北京的女兒小帆。“我們來了一天了,還沒見到女兒呢,她太忙了。”
三年前,記者拜訪劉墉在紐約長島的家,當時家中只有劉墉、他的夫人和岳父。“小帆在好萊塢學人家拍電影,也不知道她一個人行不行。”劉太太聳聳肩。
半年前,記者向劉墉一家拜年,問起春節怎麼過。“小帆在歐洲。我們只有老兩口對著電話過年。”劉太太回信寥寥數語……(更多詳細內容歡迎按此連結繼續閱讀)
☞線上購書系統暫停服務公告
水雲齋網站線上購書系統目前正值版本更新測試,暫停服務。
欲購書的讀友請利用郵撥方式:
郵撥帳號:15013515
戶名: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凡以郵撥方式購買水雲齋書籍:4本以上85折,10本以上8折,50本以上75折,100本以上7折。(掛號郵資由水雲齋負擔,僅限寄送台灣本島與外島地區,此計算方式不適用於優惠套書系列與特惠價格的書籍)
☞劉墉先生新作發表:
如同寫作,在一本辛辣的處世書之後常會寫一本溫柔的寫情書。我在畫大潑墨之後也常畫工筆。刊出近作花鳥,一粗一工。前者潑墨寫荷花翠鳥,後者以“絹本沒骨雙面畫法”寫落雪南天竹間嬉鬧的喧雀。我繪畫如寫作,常帶劇情,請大家欣賞這兩家麻雀夫妻,丈夫在前面鬥嘴,老婆在後面幫腔。
☞劉墉報告喜訊:
劉軒於三月十一日得子,名“子川”,取《論語子罕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生生不息之意。
謝天應該助人,我們夫妻不辦喜宴,也不收禮,謹以捐助慈善團體為慶。亦將贈書給我們在大陸捐建的“世駿”、“慈恩”、“士恒”、“華英”等希望小學,以追懷感念先人。特此敬告
諸親友。
在台捐款如下:(2012年3月12日匯出,另美金一萬元將在美捐給照顧華人之慈善團體)
台灣省天主教會新竹教區附設德蘭兒童中心 20,000元
天主教台南縣私立德蘭啟智中心 50,000元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50,000元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 10,000元
愛盲基金會 10,000元
布農文教基金會 10,000元
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 10,000元
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10,000元
中華民國劉俠(杏林子)之友會 10,000元
中華民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 20,000元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100,000元
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100,000元
台北市基督徒救世會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10,000元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000元
國際口足畫藝股份有限公司 10,000元
台東基督教醫院 20,000元
埔基醫療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 20,000元
恆春基督教醫院 20,000元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10,000元
彰化縣私立聖母聖心啟智中心 10,000元
天主教會嘉義教區附設雲林縣私立華聖啟能發展中心 10,000元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露晞服務中心) 10,000元
屏東縣私立基督教伯大尼之家 10,000元
家扶基金會高雄縣分事務所 5,000元
高雄縣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 20,000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國內救助) 20,000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國外救助) 10,000元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 5,000元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5,000元
天主教福利會 10,000元
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 10,000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20,000元
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10,000元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10,000元
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5,000元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20,000元
在美的慈善捐款如下,共五個機構,每個機構兩千美元,共一萬美元,3月23日寄出。
1,燃燈助學基金會
2,美華防癌協會 (支持癌友藝術治療繪畫班)
3,國際婦女慈善協會(特別捐款給紐約勵馨家暴中心)
4,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年度大會特別贊助)
5,紐約活水供應站(為新移民服務手冊)
劉墉先生已經把他在中國大陸的演講收入透過紐約燃燈助學基金會新捐建兩所希望小學,累積至今共捐建了四十所。
對於台灣的各公益團體,我們也持續關注。
☞2011年度截至11月份為止劉墉先生以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南洋商報》的稿費捐給董總華文獨立中學發展基金款項統計如下:
總共馬幣:3758元,等同新台幣:38546元。
☞劉墉先生已經把他在中國大陸的演講收入透過紐約燃燈助學基金會新捐建兩所希望小學,累積至今共捐建了四十所。對於台灣的各公益團體,我們也持續關注,劉墉先生在台演講收入將用作台灣公益,請參考本網演講申請辦法,共襄盛舉。
☞水雲齋網站專屬-特價優惠套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