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最新訊息(2007年6月)

By syzstudio | 2007/06/20 |

Share Button

公益活動:
1.公益活動預告:
我們近期準備了許多全新或八成新的勵志書籍將捐贈給需要的學校、醫院及監獄的圖書館或公益團體義賣,請需要的單位具公函與我們聯絡。由受贈團體負責運費,我們不回收任何成本。
來函請寫明希望的數量,每種書需要幾本。我們會在評量後處理。贈完為止。

2.我們新捐台南德蘭啟智中心10,000元,中華民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10,000元。

巡迴演講行程消息:
☆☆劉墉先生將應雲南昆明新知圖書城之邀,本月前往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演講,並探視我們捐建的希望小學的學生。☆☆

出版消息:
1.劉墉先生最新處世學代表作《醫療真實面》,共十二萬字,已經接近完成,預計分為上下集出版。我們現在再刊出另一章,讓大家先睹為快。這本書因為對國內外醫界提出許多批判,需要許多查證的工作,預計今秋發行。
《醫療真實面》
這本經劉墉先生長久經營、蒐集材料,寫成的「醫事專題篇」,將分「醫」、「藥」、「療」、「補品」等四大項討論。如同《我不是教你詐》前面四集,每章都有個生動的故事開場,接下來則是深入討論的「想一想」,但是為了更實用,在「想一想」之後還有「良心的建議」。
由於《醫療真實面》對當今兩岸甚至美國的醫療界提出許多尖銳的批判,我們先試刊其中一章(全書共十五章)。想聽聽大家的感覺。如果大家覺得太辣了,我們可能把「大紅」稍改為「小紅」。如果覺得還好、受得了,我們就把一盤盤可能辣得吐舌頭的菜「端上桌」!
請大家在水雲齋讀者討論區中留言,謝謝!
目錄
前言 別死得不明不白
第一章 兩道疤痕
第二章 老將出馬
第三章 貝貝的大眼睛
第四章 來一刀!
第五章 嘴裡的陰溝
第六章 中西合弊
第七章 當偉哥遇上柔妹
第八章 套子怎麼不見了?
第九章 打假尖兵不手軟
第十章 打到你發抖
第十一章 花市奇遇記

前言
〈別死得不明不白〉
我父親是學藥劑的,在我二伯開的藥廠裡工作了幾年,也當過「陜西戒煙所」所長。他去世,留給我一堆醫藥方面的書,那些書我都看不懂,但有個好處,就是我十三歲時家裡失火,整面書架成了「防火牆」,所以沒有波及鄰居。
我的鄰居當時是台大醫院住院部主任,父親死後,母親常說只怪他們搬來晚了,否則早認識,我父親也不會死,她這番話,我過了十幾年才懂。母親也常怨父親學醫藥,沒好處,反有壞處,是父親自以為內行,又跟醫生打成一片,大家嘻嘻哈哈,直到把病拖壞了,那些醫生朋友才明著跟他講:「我們醫院治不了,您還是轉院吧!」

家裡失火之後三年,我總咳嗽、胸痛,去看了兩次醫生,都說沒問題,只是神經痛。
隔不久,我半夜吐血,吐了半盆,進入台北中心診所,醫生看兩眼,照個「片子」,沒再管我,卻把我母親叫到隔壁房間罵,說人都快死了,怎麼妳都不知道?難道沒看過醫生?
接著,我休學一年。

又隔兩年,我總覺得心跳氣急,有人介紹一位國外回來的名醫,診斷為「精神緊張,心臟不協調」,給我先開鎮靜劑,又開一種降血壓的藥,看了好幾年,沒改善,幸虧護士暗示我去看新陳代謝科。
我看了台大的陳芳武醫師,被罵一頓:「怎麼眼睛都凸了才來?」沒多久,他就把我的「甲狀腺功能亢進」治好了。
陳芳武真是位極有個性的好醫生,他不但罵我、罵我上一個醫生,也罵同事。
為了治凸眼,我去看眼科,那醫生為我在眼球後面注射可體松,陳芳武知道了,拉著我,衝過長長的走廊和一層樓,把那眼科醫生罵一頓:「你給他打,他自己不分泌了,怎麼辦?」

大學畢業第二年,我進入中視新聞部,跑醫藥和警政,這兩條線真不錯,使我能看到不少好醫生、聽說不少醫藥界的黑幕,還有,就是幫人找關係,使會「救死」的,成為「救活」。當然,也就知道許多明明能「救活」的,卻被「救死」。
我也有不少這種消息,都是從護士那兒聽來的,因為我除了跑新聞,晚上也在家教國畫,有兩個學生同在一家大醫院工作。我常聽她們「咬耳朵」,說當天手術室裡某笨蛋又弄死一個。

跑了五年醫藥警政,我出國,有兩回走在街上突然頭暈,差點被車撞死,看洋醫生,說只是「失神lost concentration」,多吃點維他命就好。
直到多年後,我去報税,會計師的丈夫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胸腔內科」的教授,而且診所在旁邊,我進去聊到這事,就為我「聽聽」。他才聽兩下就說不對勁,你肺下頭都沒聲音,支氣管不通嘛!怎麼一直沒發現?
我又去看敏感科的醫生,用個機器又吹又吸,才發現肺只「工作」了百分之五十二。如果我再不治,隨時可能報銷。

六年前,我老母在公園腦溢血,送到醫院,雖然急救回來,卻不能走、不能說話,也聽不懂話了,拖了一年,終於辭世。
我後來勤讀醫學書籍,發現許多對腦溢血病人該做的,急診室都沒做,就請教我的醫生朋友。
朋友笑笑說:「誰讓你沒立刻找你熟識的醫生去,有自己的人在,他們就不同了。」
我說要告那醫院。
朋友又笑笑,告不贏的,她太老了!不值錢了!然後叮囑我一堆避免被「試刀」的方法。他說得好,初出道的醫生總得慢慢上手吧!用誰試刀呢?當然是沒關係的、不怕被醫死的。
這使我想起我太太美髪師的姐夫,肝癌,美國醫生動手術,打開來,又縫上了,說沒辦法,等死吧!所幸那人的兒子在台大學醫,立刻找教授、尋門路,把病人接回台灣動手術,居然又活了五年,還四處旅行,享受不少餘生。

我的醫生朋友太多了,從我院子扔出一顆石頭,打到的八成是醫生。我的左鄰是小兒科,左對門是腳科,右對門是心臟科。我一個禮拜打三天球,其中兩天是醫生球友,一位是醫院院長,一位是牙科名醫。
正因此,我耳濡目染、旁敲側擊、諮詢請益,對醫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也很喜歡台北的醫生,當我血脂化驗報告出來,正常。醫生說「對不起!你正常,不能繼續給你開藥,必須不正常才成。」
我說「正常是因為吃藥啊!」
那醫生很坦白,嘆口氣說礙於健保規定。
我又跟台灣醫界的朋友說,他們居然一瞪眼:「你笨!你停藥兩個禮拜再驗嘛!」
另外一位說得更棒:「你早上吃一餐油油的早點,再去驗,就說你是『空腹』。」

我又跟大陸的朋友說這笑話,豈知他們根本沒感覺,叫我上網,自己看看,那裡的黑幕有多少。我在美國的一位富豪朋友,認識一堆達官顯貴,竟然也上過當。他在大陸摔傷就醫,說髖關節裂了,花了不少銀子、躺了不少日子。他後來把X光片帶回美國,醫生看了居然說:「根本沒裂嘛!」問題是他前些時胸痛,幸虧及時送醫,做了心臟血管支架,撿回一條老命。才發現他的美國醫生也粗心,多年來居然沒給他作過「跑步機」運動心肺功能測驗。

過去半世紀,我親自經歷,也冷眼旁觀。看了太多可憐可悲可恨可憾的「醫界現象」。也藏身在社會角落,親自去訪查求證,發現藥局醫院的許多詭異。
但我都忍著,雖然寫了四本《我不是教你詐》,卻未曾涉及醫藥的題材。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是外行,沒資格論斷。
直到大前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對我說他怎麼被醫生延誤了。明明可以「立刻」安排美國最先進的醫療,他在台灣的醫生卻說得靠特殊關係,才排得上,然後要他一次一次「進貢」。
他對我述說時,已經病危,脖子削去三分之一,聲音好像由個小盒子裡傳來,顫抖而帶有回音。我聽得很吃力,但我答應他,要寫出來,使別人不再上當。

於是有了這本書,從醫、療、藥、檢的虛偽、不肖商人的卑劣、醫療體系的疏失、貪官污吏的包庇到民眾應有的警覺。
我沒有要鬥爭哪些特定對象,只是寫出我在各地的觀察與感觸。所以書裡的故事就算是真的,也經過改寫,任何人名(除了這前言裡提到的良醫大名)、藥名、補品、化粧品名,都是虛構。
很巧的,本書完成時,美國有位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顧魯曼(Jerome Groopman, M.D.)也出版了一本《醫生是怎麼想的(How Doctors Think)》,裡面坦承了許多醫界的問題。根據顧魯曼統計,在美國有近五分之一的病人被誤診,每年因此冤死的達到九萬人。
美國如此,台灣呢?中國大陸呢?
只怕多得多!
請多想想、多問問、多看看、多學學,以免有一天,我們或我們的親人,明明能「救活」,卻硬是被「救死」。死在病人的無知、醫生的誤診、家屬的粗心。
而且死得傾家蕩產、不明不白……

第一章
〈兩道疤痕〉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再一刀,就「到了」。
高醫師的手卻停在半空中,遲遲沒動,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一顆顆冒出來。
護士趕快為高醫師擦:「您有沒有不舒服?」
高醫師僵硬地搖了一下頭。
住院醫師麥克清了清喉嚨,小聲問:「要不要我接手?」
「不用!」高醫師又硬硬地搖頭,說:「你看看,是什麼?」
麥克湊近看了一下:「瘤啊!」轉頭看手術助理大衛,大衛也說:「瘤嘛!」
「你們再看!看仔細!」高醫師沉聲說。
兩個人又看,還彼此使個眼色,轉頭對高醫師說:
「確定是瘤吔!」
高醫師的臉一下子紅了:「明明不是瘤。」
「是什麼?」兩人異口同聲問。
「是胎兒!」高醫師「噹」一聲,把手術刀放下:「縫上!」
「縫上?」麥克靠近,用膝蓋在下面頂了一下高醫師:「高老師,縫嗎?還是說……」
「不要多說了!」高醫師轉身:「你們接手,小心縫好,我去跟家屬解說。」
高醫師往門外走,老護士海倫追過去,小聲問:「您要怎麼說啊?」
「我實說!怪我沒看出來,沒想到她四十二歲,還懷了……」
「您換個方式說吧!」海倫有點央求:「高教授,您是知道的,醫院裡哪個手術出問題,都……」
「我不一樣!」高教授手一揮,走了出去。

才出手術室,病人的丈夫就焦急地衝過來:「高醫師!怎麼樣?我太太還好吧!」
「很好!」
那男人如釋重負地大歎一口氣:「太好了!太好了!謝謝您!謝謝您!幸虧有您。」
「不要謝我!」高醫師擋住鞠躬的男人:「只希望你不會怪我。」
「怪您?」男人臉色一下子變了:「手術出了問題?」
「沒有!你放心!你太太很平安。」高醫師拍拍那男人:「這要怪我先沒看出來,以為是腫瘤,沒想到打開來才發現你太太懷孕了,是個胎兒。」
「胎兒?」男人睜大眼睛:「死了嗎?」
「沒有,一點也沒受傷,我及時發現,已經沒問題了。」
男人沒吭氣,站在那兒怔著。
高醫師又鞠了個躬,道歉,告退。但是才轉身,就被那男人在嘶吼中一把抓住領子:「庸醫!我要你賠償!」

醫院免費把病人轉到樓上的頭等房。
因為那女人才知道情況,就開始尖聲哭喊:「賠我孩子!我孩子要是有什麼問題,我找你們拼命!」搞得病人們議論紛紛、人心惶惶。
那丈夫也天天來吵,甚至他太太回家之後,還每星期都來鬧。
醫院很低姿態,免費檢查、免費接生。還怕開刀的傷口裂開,免費作剖腹產。
所幸母子均安。

轉眼六年過去,那小孩長得聰明漂亮,幼稚園畢業還拿了獎。
高醫師退休了,好幾年前就退休了。
他不得不退,因為那「一家人」隔一陣就到醫院大鬧。「庸醫把胎兒當腫瘤」成了大新聞、大醜聞。
醫院賠了很多錢,高醫師的官司也還沒了。
那女人甚至站在高醫師家門口,把衣服褲子扒開,大聲喊:
「兩道疤!兩道疤!姓高的郎中!你怎麼賠我?」

【想一想】
這是由三十年前,一位台灣婦產科醫生告訴我的故事改編,那位早期婦科名醫確實因此幾乎身敗名裂。
看完這個故事,我要請問你:
當年如果你是高醫師,在旁邊兩位住院醫師都「挺」你,說「沒錯!是瘤。」的時候,你是憑自己良心,把病人肚子縫好,再去向家屬和病人認錯。還是──既然已經打開了,對胎兒也可能多少會有些影響,何必冒險呢?乾脆!一刀割了,然後向家屬和病人報告好消息,說腫瘤已經切除。
甚至,你可以說幸虧你發現得早,沒有擴散,保證沒問題。
於是,你接受病人和家屬的道謝,甚至向你下跪、說你「恩同再造」、送你「妙手華陀」的匾額、四處為你宣傳……。
於是,你的名聲更響亮了!生意更好了!病人更多了!只怕有一天你死,病人們都會排隊送葬呢!

是啊!那是個胎兒,根本不是腫瘤,你一刀切了,甚至想,這女人都四十二了,乾脆連子宮也一起拿了。所謂的腫瘤當然不會擴散,既然沒有,如何擴散?
於是,你過關了!享受了過關的甜美果實。
只是,我請問你:下一次,又碰上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
還有,你的學生、助手看在眼裡,改天他們當了家,碰上這類情況,他們又會怎麼做?
再往壞一步想,如果一個醫生把小事做大、把小毛病說成大毛病、把小手術變成大手術,發現非但「病家」會加倍感恩,而且可以加倍收銀子,甚至加倍安全,你會怎麼做?

譬如你是腸胃科醫生,起初你只是判斷錯誤,「切開來」,才發現是胃潰瘍,而且不嚴重,吃吃藥就能治好。
套用前面的「思考方法」,你會乖乖縫回去,再向病家道歉,說你沒看清楚,接受病家責難,還是乾脆來兩刀,把那潰瘍的部分割了,然後對病人報告:「您放心!不是惡性腫瘤,不會擴散,您安了!」接著是病家的「厚禮」與「三呼萬歲」?

看病,本來就有許多「心証」與「推論」。
什麼叫嚴重、什麼叫輕微?完全由醫生判定。
譬如乳癌,只是把那癌症相關的地方切掉,還是切除之後,外加「化療」;又或乾脆把一整個乳房都切了。
更甚一步,你可以諮詢病人的意見:「既然一邊有乳癌,家族又有這類的病史,是不是兩邊都切掉?一勞永逸嘛!」
病人如果選後者,你動兩邊的大刀,手術費多得多。
也確實!整個切了,未來那病人要得乳癌,都少了「場地」。確實比較安全。
你錯了嗎?
沒人能說你錯!因為這是你的判斷,也是病人的選擇,世上任何人都不能硬說你錯。
多少不必要的手術,就這麼出現了!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句早年醫界的「黑色幽默」──
「XX地方出來的沒胃、XX地方出來的沒甲狀腺、XX地方出來的沒子宮。」
這裡面的「XX」,都是有名的私人醫院,由大大有名的醫師動刀。
你可以想,正因為他專門、又有名,所以各方病人都往他那裡求醫,他自然手術多些。
他們都是在必要、必須、救人第一的選擇下,把病人的胃、甲狀腺和子宮切掉。而且,因為他們是專家、是名醫,特別安全。換作別人,只怕還會死在手術台上。
你當然不能怪他們作了這些「整個切掉」、「一勞永逸」的大手術。
只是,如果有個審核評估的團體,如果像今天的好醫院,事後能把案子拿出來檢討、作病理化驗,又如果,旁邊其他的醫生能適時表示意見。
那些手術都有必要嗎?

談到醫療小組開會檢討和病理化驗,如果每個醫院能確實執行、誠信公布,亂開刀的情況應該能避免。
如果你看過著名的日本電視連續劇《白色巨塔》就知道,醫生會把病歷一個個拿出來討論,尤其教授級的醫生,可以狠狠地批評一般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的「案子」。
那教授的權威多大啊!
他是由醫學院學生,最後一年成為實習醫師,再成為住院醫師,多年後成為主治醫師,又被大的教學醫院留下來,從講師、副教授一路升上去的。
他的地位多麼崇高啊!他寫論文、做研究,當別人的主治醫師把病人帶到「開放醫院」動手術,可以賺大錢的時候,他只拿教授薪水。大不了,他收些紅包。
當然,他也可能站在旁邊指導,當下面醫生應付不了、決定不了的時候,幫忙做決定,或親自「刷手」、「操刀」。

從正面看,如果這教授能嚴格監督,下面的醫療團隊一定少出錯。只是由負面想,如果那醫院由這教授當家,甚至是這教授開的,旁邊幫忙的全是「一家人」,就可能有欠客觀了。
而且就算是大醫院,當高醫師、高教授這樣的權威主刀,他的學生和助手敢說話嗎?
所以你會發現,明明教授說自己看錯了,麥克和大衛還要說沒錯,是瘤!
他們敢不挺老師嗎?
就算旁邊是另一位教授,除非兩個人「不對頭」,會把事情捅出來。否則,官官相護、醫醫相護,一般病患和家屬能在出問題之後知道「內情」嗎?

為什麼叫「白色巨塔」?「白色!」因為他是一批穿白袍的人,在以白色為主的醫院裡;「巨塔」,因為它巨大,讓人摸不透;它又是「高塔」,使你攀不上。
你攀不上巨塔,所以很難由窗口看見裡面的事。
就算你在巨塔裡工作,你聽說了,甚至親眼看到了「冤案」,也最好少吭氣。
如果你仗義執言,同一手術室,一屋子的人都說你錯了!是你胡說。
請問,你還怎麼混?
所以我在前言裡提到以前兩個女學生,在大醫院當護士,(還應該是在同一手術房)只能私下罵:「某某笨蛋醫生又弄死一個。」
偏偏她們的話被我偷聽到了。問題是,真正的當事人,一個死了,進了殮房,一群在哭,在送終。
他們能知道嗎?
知道了,又如何?

【良心的建議】
這個故事完成之後,我特別去請教一位婦產科的名醫。
他說他雖沒聽說相同的事情,但知道有個類似的案例──
病人確實有子宮肌瘤,而且已經相當大,但是醫生為她動完子宮摘除手術之後,切下來的組織送去作「病理化驗」。赫然發現肌瘤旁邊有個很小的胎兒,結果鬧上了法庭,醫生被修理得很慘。
我當時問,難道手術之前,不先驗孕嗎?
他說有可能會忽略,尤其當這婦人已經不年輕的時候,超音波也不一定看得出來。還說懷孕的時候,因為內分泌的改變,肌瘤常常會快速變大,而且有不正常的出血。所以婦人認為還有月經,沒懷孕。

從他這段話,可以聽到兩個關鍵。
一個是醫生忽略了驗孕。所以即使妳已經四十歲了,在切除腫瘤之前,就算醫生沒想到,妳也應該要求驗孕。
第二個是「病理化驗」。如果沒有經過病理化驗,腫瘤切下來就扔掉了,不可能發現其中有胎兒。
所以為了保險,作大手術,應該選擇有「病理化驗」的醫院。甚至在手術之前,「明著」問醫生是不是有病理化驗,你希望看報告,而且拿一份「拷貝」。
當醫生聽你這麼說,他會猜你不是「馬馬虎虎」的人,搞不好後面還有「行家」指點,他當然會因此比較慎重。
其實豈止大手術要「病理化驗」,即使小手術,只要切下來組織,譬如皮膚上長個小東西,動手術切除;「直腸鏡」發現「息肉」,切了下來。就算那是一點點的「小東西」,也應該作「病理化驗」,因為很可能因此發現皮膚癌或直腸癌。

無可否認,手術房裡發生的事情,病家是很難知道的,而且就算後來知道「烏龍醫生」犯「烏龍錯誤」,把病人治死了,也救不回那條命。
即使偉大如梁啟超、知名如北京協和醫院,都可能沒辦法。
請看看梁家舊識,美國費慰梅(Wilma Fairbank)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讓我引述其中一段:

四十年後,1971年,他(按: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從他自己的醫生那裡得知了他父親早逝的真相。鑒於梁啟超的知名度、協和醫院著名的外科教授劉博士被指定來做這個腎切除手術。當時的情況不久以後由參加手術的兩位實習醫生講述出來。據他們說,在病人被推進手術室以後,值班護士就用碘在肚皮上標錯了地方。劉博士就進行了手術(切除那健康的腎),而沒有仔細核對一下掛在手術台邊的X光片。這一悲慘的錯誤在手術之後立即就發現了,但是由於協和的名聲攸關,被當成「最高機密」保守起來。
上海的張雷,梁啟超的一個好朋友,和兩位實習醫生也很熟,把這些告訴了我,並且說:「直到現在,這件事在中國還沒有廣為人知。但我並不懷疑其真實性,因為我從和劉博士比較熟識的其他人那裡知道,他在那次手術以後就不再是那位充滿自信的外科醫生了。」(依關超先生譯文)

想想!梁啟超是何許人也,他在五十五歲的英年,被「名醫」給醫死了。醫院居然還能把消息壓下來。而且壓消息的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協和醫院」。
你看到這兒,一定會有無奈感。
但是,也請回頭想想,後來消息是怎麼漏出來的?
是兩位實習醫生秘密講述的!
所以,要想了解手術房裡情況,或「間接」促使醫生特別小心。你與其託院長大人「關照」一下,恐怕還不如跟小醫生、小護士攀攀關係。
舉個例子,如果當天的實習醫生,你認識,又如果護士跟你熟稔,她事先跟醫生說與病家有交情。
甚至只是作麻醉之前,或局部麻醉之後,那實習醫生或護士跟病人聊幾句,讓主刀的醫生聽到,都管用。
想想!換作你是醫生,知道裡面有「眼線」,要是犯了什麼錯,或明明可以作,卻偷了懶,消息會傳出去。
你能不小心一點嗎?
就那麼「一點」,差別可能「大極」了!

2.劉墉先生新作《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甫由時報出版,就榮登誠品暢銷排行榜(心理勵志類)第二名。
3.劉墉先生的另一本勵志書《再試一次,就成功》,正由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製作中,全部都是未曾在大陸出版的新文章。(這本書的繁體字版是《展現自己,神采飛揚》,但因為有些文章與簡體字版《跨一步,就成功》重疊,劉墉先生特別新創作了許多篇章納入,並抽掉重複處,以示對讀者負責。)

劉墉推出全新“成功三部曲”終結本《再試一次,就成功》
長江文藝出版社繼《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之後,隆重推出劉墉先生以女兒為對象寫的“成功三部曲”之終結本《再試一次,就成功!》
熟悉劉墉先生的讀者都知道,十幾年前,劉墉先生以給兒子寫信的方式,寫出了他的代表作系列《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隨著女兒的成長,劉墉先生又以給女兒寫信的方式,先後寫出“成功三部曲”系列。
在女兒讀初中時,劉墉先生寫出了《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分別於2003、2004年推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許多同齡讀者在讀了這兩部書之後,對劉墉先生的女兒劉倚帆的成長特別感興趣,她們期侍能瞭解劉倚帆成長的更多、更新的情況,期侍能與劉倚帆有更多的交流。為了滿足讀者的期侍,劉墉先生在女兒上高中期間,又寫出了現在“成功三部曲”的終結本《再試一次,就成功》。
如今小帆已經高中畢業,並攀上了美國長春藤名校,被哥倫比亞及其它名校錄取。這本《再試一次,就成功》記錄了小帆進入長春藤名校前三年的高中生活狀態,以及小帆在這個成長階段遇到的和將要面臨的種種問題。
高中時期是孩子成長的轉型期,也是父母的頭痛期,像是接力賽,上一代將棒子交下去,交不好,就可能掉在地上。因此,劉墉先生不定時地配合身邊有關的事情及女兒自身面臨的種種事情,寫出了這本書。
寫作時,因為常與青年朋友相處,加上在西方社會耳濡目染,書中有許多觀念是新的,但也因為劉墉先生身受傳統中國文化的影響,且有著強烈的中國文化自尊心,所以也有較傳統的一面。可以說這本書既呈現了劉墉先生複雜的心情,也呈現了他的多元教育。
結合西方現代文明的優勢,劉墉先生提出青少年成長十分關鍵而又在傳統教育環境下被長期忽視的問題。比如面對戀愛攻陷——《小心被愛情攻陷》,面對人性的複雜面,正確對待同性戀——《你是同性戀嗎?》,面對誘惑——《小心水煮青蛙》,面對學習與運動——《四肢發達一定頭腦簡單嗎?》,面對憂鬱——《和憂鬱做朋友》,面對個性特質差異——《天才與白癡》;面對種族差異——《黑堡的疼痛》、《窮學生,向前站!》等,都體現了劉墉先生的“自由教育”、“多元教育”,具有包容和現代性。
本書也有比較傳統的一面。比如《在愛中成長》、《媽媽,我愛你》提倡了傳統的“愛的教育”,《一生難忘的日子》、《那些跳動的人影》提倡了儒家文化的主動關懷精神;《當你令人驚豔的時候》《露白的後果》等則體現了道學的抱實守虛、內斂而不張揚的文化氣質。
本書既有觀念的提倡,也有實際的操作指導,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比如《談考試》、《談記憶》兩章,既有精妙的寫作、考試方法指南,也有奇妙的記憶方法展現。
同時該書也具有實尚的因素。這本書是以女兒為對象寫的,而女孩子長大了都愛美,愛現,所以劉墉先生用了一個章節《談美的呈現》,告訴青少年怎麼拍照漂亮,怎麼站比較美,怎麼說話比較動人。
劉墉先生的多數作品以娓娓道來的形式,和風細雨的與讀者交流,有時像師長,有時又
像是朋友。誠摯的態度,睿智的頭腦,平易近人的風格,語言幽默鮮活,一個個精彩的哲理
融入巧妙的故事當中,既有說服力,也很容易讓人接受。
應廣大讀者的需求,在這本書裏我們特別設置了“劉墉經典語錄”這樣一個小欄目。該
經典語錄取自劉墉先生的思想精華。既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單元,貫穿了劉墉先生積極人生觀、
先進的教育理念、溝通技巧,也是該書內容的補充與延伸,二者相輔相成。這樣既豐富了本
書的資訊含量,也便於讀者在短時間內抓住劉墉先生思想精華,尤其便於廣大青少年朋友的
記憶誦讀。
本書的書名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失敗了不要氣餒,只要有“再試一次”的勇氣和信心,你就能獲得成功;二是在取得了已有的成功之後,我們總是容易安於現狀。只有抱著“再試一次”的信念,我們才能不斷超越自己,攀上新的成功高峰。
這本書貫穿了劉墉先生一貫強調的是積極的人生觀:發揮最大的潛能,將自己帶上高峰,雖死無悔,雖敗猶榮。
劉墉先生認為,在整個奮鬥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面的,而是自己,尤其那些受盡呵護的年輕人,為了獨立面對未來,他們必須戰勝自己的惰性和依賴心。這種毛病不革除,無論在父母的逼迫下,功課有多好,將來都難以成功。
本書表面上是劉墉先生寫給女兒的,實際上,每個青少年的發展,在其間生理心理的轉變,和未來將要面對的世界,都差不多。所以這本書就是寫給廣大青少年朋友的,也是寫給每位“盼龍”“盼鳳”的父母的。無論是對即將面臨高考的考生和父母,還是對已經步入高考,即將面臨新的人生轉折孩子和父母,都具有實際而又貼心的指導意義。

4.勵志經典《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二十年紀念典藏版,經過劉墉先生修訂數千處,劉軒先生為每篇文章作背景陳述,將於八月隆重推出。

網站消息:
1.作者介紹劉墉年表新增圖片與文字敘述。
2.新文章發表:
〈灰姑娘的城堡〉

劉墉先生最新纯文學作品〈盒痴〉

3.讀者討論區新增小帆最新照片
4.《劉墉的情與藝》(精裝簡體字版,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尚餘少數,將開放網購。
此處刊出《劉墉的情與藝》精裝畫冊數頁,均係以「成書」攝製。
         

劉墉先生最新消息:
應新加坡華文國際書展之邀及聯經出版社安排,劉墉先生於5月27日下午三時在國際會展中心以《超越自己的新人生觀》發表專題演講,極為轟動。(以下為中央社新聞稿)
名作家劉墉演說為新加坡世界書展帶來高潮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5-27 22:11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七日專電)新加坡邁入第二十二年的「世界書展」中,台灣知名暢銷作家劉墉今天應主辦單位邀請在書展演講,為整個書展帶來高潮,生動活潑且妙語如珠的講述「超越自己的新人生觀」,並以許多趣味案例強調創意比死背重要,讓現場近千名聽眾產生很大共鳴。
前天在新加坡新達城開幕,將一連舉辦十天的世界書展,台灣這次也由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率領多家知名出版商參與。
協辦的聯經出版事業表示,台灣的書籍頗受新加坡人歡迎,不管是書、文具還是兒童讀物、兒童玩具都賣得非常好。
另外,台灣一家廠商利用各種漫畫人物製作各種文具和小飾品,也在書展中大受歡迎,成為人氣最旺的攤位之一。
此外,由聯經出版事業聯繫,和主辦單位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共同邀請作家劉墉,在新達城發表演說,也為整個書展活動帶來高潮。
雖然演講要收費,不過會場仍然擠滿了人,約有近千名聽眾聆聽劉墉的演說。
劉墉以大量且風趣的人生小故事、詩詞、清末民初國學名家王國維「人間詞話」著作、西方哲學家尼采的話語,來講述人應該如何超越自己、發現自己、開拓自己,同時還透過自身的人生經歷,及搜尋引擎巨擘Google鼓勵白日夢的企業文化為例,來強調創意比背誦標準答案重要,似乎對教育著重「標準答案」的新加坡有了更大的啟發,並引來台下的新加坡聽眾熱烈鼓掌。
演說後,與會聽眾更是紛紛拿出準備好的劉墉著作,大排長龍請劉墉簽名,讓書展顯得更加熱鬧。

劉墉先生在新加坡國際會展中心演講,幾天前門票就已經售罄。這是現場的盛況。

Share Button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