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劉墉隨筆250418

By SYZ站長 | 2025/04/18 |

Share Button

作家畫家劉墉和劉軒今天(4月18日)將家藏近四十年的林玉山(1907-2004)代表作《虎姑婆》捐贈國立故宮博物院,由院長蕭宗煌和書畫文獻處處長何炎泉接待點收。
虎姑婆是林玉山1985年的作品,當時他已經從師大美術系的教職退休,仍然擔任研究所的指導教授。據說那年寒假前最後一堂課,學生說過幾天就是虎年了,請老師畫張不一樣的老虎,其中有人起鬨說「畫虎姑婆吧!」
林老師雖然以畫虎聞名,但從來沒畫過虎姑婆,當時先一愣,接著靈感泉湧,居然即席在接近全開的生宣紙上,以水墨設色畫了個虎姑婆。自始至終林玉山完全沒有打稿,而是隨興所至、一揮而就,或許正因此整幅畫十分靈動,將八十歲老畫家的才情與功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畫中滿頭白髮的虎姑婆頭戴黑色的額帕,身穿黑色的棉襖和白色的長褲,腳踩布鞋布襪,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挽著裝滿香燭紙錢和火柴的竹籃。他的用筆非常靈動:白髮用乾筆,棉衣用濕筆,拐杖用中鋒,更高妙的是裝滿立香和金紙的竹籃完全以蒼勁的中鋒表現。虎姑婆的眉眼跟毛皮上的斑點都是乾濕暈染,再以鉛白勾鬍鬚。虎姑婆的姿態也非常傳神:傴僂的身軀體現了高齡,身體的正面朝右、面孔朝左,右手握拐杖,左手挽竹籃。虎尾從長袍後方露出並彎捲,充分表現了回環的動態。
林玉山是師大早期諸多主張臨摹的教授中特別強調寫生的,經常帶著學生去戶外寫生,也常去動物園畫老虎。但在以畫虎聞名的林玉山諸作當中,這是唯一一張「虛構擬人」,幾乎每個林玉山的重要展覽都有這張作品。畫上題「乙丑年晚冬長夜無聊戲寫此圖遣興」。據說林玉山畫成之後十分滿意,特別作了一首詩題在詩塘:「性善姑婆,處世慈和,世人為何,歪曲許多。為哄頑童,以惡傳訛。滿腹勞(牢)騷,有口難辯。不理俗塵,世事虔誠。禮拜祈求,心安恆泰。」書法蒼勁,頓挫飛揚。四言古詩更見老人的童心與幽默,再鈐「林英貴印、立軒、玉山造化、武巒林氏、大吉祥」五方印章,並親自送裱題籤,可見他對作品的重視。
這張畫被劉墉收藏的經過是,一九八八年,師徒經過兩年多合作完成的《林玉山畫論畫法》終於在「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的獎助下出版,當時林玉山問劉墉「我打算送你一張畫做紀念,你喜歡什麼題材?」劉墉說「老師的得意之作」。林玉山想都沒想就轉往屋內拿出了這張《虎姑婆》。更有意思的是林玉山對這幅畫念念不忘,覺得應該再畫一張留存,所以後來又畫了一幅較小的虎姑婆, 2019年已經由林柏亭代表家屬捐贈給國立台灣美術館。也可以說世間有兩張虎姑婆,都是林玉山的得意之作,但是無論畫家本人或家屬都認為原作更為精彩,甚至因為早已刊登在童書中,已經是林玉山作品中,除了被列為國寶的《蓮池》之外,最為家喻戶曉的作品。
蕭宗煌院長今天說,他當年在國美館擔任館長的時候,就心想什麼時候能把兩張虎姑婆都收進國美館該多好,沒想到這幅《虎姑婆》原作,居然跟來故宮博物院,真是太高興了。
劉墉有許多收藏,過去十年已經捐出近四十件,其中兩張大畫:黃君璧的《旅遊圖》給了浙江美術館,張大千的《遊棹還看舊家山》捐給了國立歷史博物館,加上這幅《虎姑婆》給了台北故宮博物院。他說這些作品家人都非常喜歡也捨不得,不過私人收藏不如放在博物館讓大家欣賞,他將來還會捐出更多的珍藏。
今天是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長林威城陪同劉墉前往,不久前劉墉也捐贈了他收藏的蘭嶼土偶給原住民博物館。

♥ 歡迎轉載及分享,但請尊重原創,如轉貼請勿修改,並附上所有原連結,謝謝!

Share Button
SYZ站長

SYZ站長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