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劉墉原創散文:〈男大避母,女大避父〉

By SYZ站長 | 2020/07/23 |

Share Button

今天的《媽寶論》有比較敏感的內容,但是很重要,我不能不說,先請大家諒解。

俗話說「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問題是父母跟子女從什麼時候開始要保持距離?

小孩子不是到青春期才有性的感覺。大家就算不記得自己,也應該看過,很小的男孩就會玩小雞雞,很小的女孩就會在床頭或沙發上摩動,他們沒有性興奮,卻可能感覺愉悅。許多父母看到這種情況會反應過度,認為孩子的行動丟人,豈知那是正常現象。但父母也要知道,由於幼兒對性器官探索的愉悅,當他們遭到成年人(非侵入的)非禮時,可能不覺得被侵犯。針對這一點,父母必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們,不能讓外人碰觸她或他的哪些地方。

父母也要有認識:小孩不是沒感覺,更不是不好奇,所以大人即使在孩子小時候,為他們洗澡、跟他們玩耍的時候,都要注意。

孩子從幼兒到兒童到少年,如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分成「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他們對性的感覺一直在變化,而且這變化可能充滿矛盾:他們一方面對自己和異性的身體好奇,一方面感覺禁忌和羞恥。一方面愛戀跟自己不一樣性別的父母,一方面知道那是爸爸或媽媽,有不能超過的「界線」。

正因此,一個從幼兒到小學都掛在爸爸脖子上的女兒,進入青春期可能突然不讓爸爸碰了,爸爸輕輕拍她一下,女兒都會像觸電似的鬼叫、甚至閃躲。兒子也一樣,我記得很清楚,當兒子到小學四年級,有一天一家出去看電影,媽媽照舊牽著兒子的手過馬路,兒子突然把手掙脫,還「啪」一聲,拍了媽媽一下。買好電影票,該入場了,卻找不到兒子,原來他一個人站在遠處,媽媽問他為什麼好像躲著我們,兒子沒好氣地說「別的同學都帶女朋友出去,媽媽還牽他的手,丟臉丟死了!」

無論女兒像觸電似地不讓爸爸碰,或者兒子排斥媽媽的手,其實都不是他們「無禮」,反而是「有禮」。年歲大了,他們開始知道尺度。正因為在他們心靈的底層,一方面還有依偎在父母的懷裡的想望,一方面知道要脫離父母的懷抱,這當中的矛盾,使他們常常會用奇怪的方式表現出來。

我們可以說,到了青春期,每個人都會想要獨立,獨立的最明顯的表現是「走出去」,就算因為經濟上不能獨立,心理上也要獨立。這是人生必須做的選擇,走不出去就長不大!

問題是很多人不能瞭解這一點,當孩子一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再像小時候那麼親愛,有些爸爸或媽媽會有失落感。尤其那些整天守著家等孩子放學的全職媽媽,十幾年的生活突然有了改變。自己沒變,孩子變了。自己滿懷的愛心,一下子失去發揮的地方。如果又正好夫妻關係平淡,且到了更年期,就更是麻煩。常常孩子一進門,媽媽就跟在後面問東問西,孩子的東西放在那兒,就翻東翻西。吃飯的時候,孩子好大了,還要給孩子夾菜,或者一路「說教」。遇上青春期的女兒,很容易嫌媽媽囉嗦,產生母女衝突。

兒子對媽媽的表現可能好些,男生發育比女生晚兩年,加上比較不擅長做家事,比較依賴媽媽。所以同樣年齡,當女生已經跟媽媽翻白眼,男生還可能對媽媽撒嬌、抱著媽媽親。相對的,他們很少抱著爸爸親。這種兒子確實「甜」得可愛,但是要小心,以後別變成媽寶。

♥ 歡迎轉載及分享,但請尊重原創,如轉貼請勿修改,並附上所有原連結,謝謝!

Share Button
SYZ站長

SYZ站長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