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YZ站長 | 2020/07/17 |
小棉襖還是小情人(媽寶論之九)
最近美國黑人喬治.佛羅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察用膝蓋壓到窒息,一下子掀起滔天巨浪。這主要是因為事情發生的時候,有人用手機錄像,鏡頭下只見那高大的弗羅伊德先是討饒,說他不能呼吸了,說了一遍又一遍,到最後,喊出一句「媽媽」。就那「媽媽」兩個字讓許多看到錄像的人都濕了眼眶。
媽媽是生我們的人,也可能是我們在最危險關頭想到的人,就算沒有實實在在想到媽媽,也可能下意識喊「媽啊!」
所以「媽寶」不稀奇,每個人都是媽媽的寶貝,每個人心靈的底層都藏著媽媽,那個生我們、育我們的人。
問題是,每個被媽媽生出來,吃媽媽奶、牽媽媽手的孩子,卻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得離開媽媽。人要長大獨立,離開媽媽是本能,要留也留不住,違反這個定律就會出問題。
孩子從小就依附母親,因為母親給乳汁、給溫暖、給保護。但是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會感覺爸爸跟媽媽的不同,多半的爸爸比較扮演強者,孩子一方面敬畏,一方面可能會向爸爸尋求保護。在緊要關頭,他可能不再選擇母親,轉而選擇爸爸。
我女兒就這樣,小時候整天黏著媽媽,但是三四歲時有一天她在房間裡大叫「爹爹」,我飛奔過去,發現小丫頭正舉著一根手指,上面有血,原來她被紙割傷了。
還有一年,大約六七歲了,去迪士尼樂園,她原本從一進園,就牽著媽媽,看到「太空山」(雲霄飛車)突然改成牽我。我好奇地問她,為什麼平常都找媽媽,突然改找爸爸?雖然她沒答,但是我知道:這小鬼已經會看情況挑人。
也有朋友說他的女兒一直睡在兩個人之間,以前都摟著媽媽,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改成了摟爸爸。就算剛睡的時候摟媽媽,半夜也轉過身變成摟爸爸。
無論男孩女孩,當他一天天長大,就會漸漸分辨爸爸跟媽媽的不同。也可以說,他開始感覺男生跟女生有個性和「性別」的差異。
他們開始注意父母,也可能偷偷模仿爸爸或媽媽。譬如女孩模仿媽媽,偷塗口紅穿高跟鞋,甚至跟媽媽比美,搞不好有一天突然勾著爸爸的脖子說:「爸爸你為什麼愛媽媽呢?我也會洗衣服,將來也會做飯,我嫁給你好了!」
相對的,男孩可能對媽媽說「爸爸那麼討厭,他鬍子那麼扎人,你為什麼喜歡爸爸呢?你做我太太好了,將來我會娶你。」
隨著這種「情懷」,女孩到了一定的年歲,可能從「媽媽的小棉襖」變成「爸爸前輩子的情人」,一向跟媽媽一個鼻孔出氣的丫頭,改為向著爸爸,總跟爸爸撒嬌,甚至跟媽媽爭寵,搞不好還暗自與媽媽為敵。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也一樣,開始有了「伊底匹斯」情結(仇父戀母)的表現,他們喜歡跟爸爸比賽,輸了會發脾氣,甚至不服管教對著老子吼。當爸爸對媽媽不好的時候,男孩會有強烈的反感,甚至跳出來喊「你為什麼對媽媽這樣?」
女孩看見父親盯著別的年輕女人,可能比她媽媽還要吃醋。發現爸爸看性感女生的圖片,會顯示厭惡。所以常見女兒幫著媽媽去抓姦,她們衝上去的狠勁可能不比媽媽差。女孩比男孩更會嫌媽媽囉嗦,跟媽媽翻白眼、鬥嘴,甚至摔門。相對的,兒子到了青春期,對媽媽還可能撒嬌,卻會跟爸爸吵架。這些現象,你可以說因為同性相斥,也可以說有戀父戀母情節作祟。
今天先說到這兒,下次就要談到「女大避父,兒大避母」。那雖然是敏感的主題,但是不能不注意,處理不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也可能製造永遠的「媽寶」。
《媽寶論》預計不定期寫二十篇,這當中我除了要找資料、跟專家討論,還需要知道大家的想法,尤其希望有類似經驗的朋友能發言支持,免得一些人認為我講的都是少有的怪胎。謝謝大家!
♥ 歡迎轉載及分享,但請尊重原創,如轉貼請勿修改,並附上所有原連結,謝謝!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