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劉墉原創散文:〈少吃一口,少拿一分〉

By SYZ站長 | 2020/04/15 |

Share Button

〈少吃一口,少拿一分〉

最近聽到不少搶口罩跟搶食物的消息,有感寫了這篇:
常聽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為」有兩種說法,一個發四聲,一個發二聲。前者是說「凡事先考慮自己」,後者是說「要好自修為」。無論哪個解釋,都脫不了「人要先愛護自己」的意思。
本來嘛!一個人想要愛別人,先得愛自己,如果連自己都保不住,怎有能力去愛別人?人先要自愛自保,守住自己的「本」,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擴大一點想,自愛除了愛自己,還要愛自己的人。所以《孝經》會說「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愛是由己身開始,逐漸向外擴大的,如果自己的孩子都快餓死了,卻拿僅有的一些糧食給別人,除非那是為了更「崇高」的理想,否則就是悖德。至於那些打腫臉充胖子,放著自家人不顧,卻在外面擺譜,非但不是積德,而且是積惡,更不可取。
「把自己人先餵飽了」是天經地義的事。問題是什麼叫餵飽了呢?是玉盤珍饈、滿漢全席,吃得撐死了叫「餵飽」,還是夠吃了、吃夠了,甚至不餓了、能夠維生,也就成了?
讓我說個故事:
二戰時德軍佔領波蘭,四處搜捕猶太人,一家波蘭人的地窖裡溜進三個猶太孩子,主人同情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沒去告發,還對獨生子說「食糧有限,咱們都少吃一點,平常吃十分,現在吃七分,把省下來的三分給那三個可憐的孩子吧!」雖然自己的孩子一直喊吃不飽,肚子會餓,但作父母的堅持每天把省下來的食物用籃子垂降到地窖裡。
戰爭終於結束,這家好心人迎接三個孩子重見天日。最大的一個孩子先冒出頭,再領著他的弟弟,牽出他的妹妹。還回頭往地窖裡看,只見裡面伸出一雙小手,又出來一個,再伸出一雙小手又出來一個,大孩子還沒停,又伸手拉出一個孩子。一共六個骨瘦如柴的孩子站在眼前,波蘭媽媽嚇一跳,問「這三個孩子哪裡來的?」
猶太少年說:「他們是後來從街邊裂縫溜進來的,但是我不敢告訴你們。他們沒東西吃,我就把你們給的再分一半給他們。」
波蘭媽媽問:「你們拿到的已經只有一點點了,怎麼還能分給別人?他們是你的親人嗎?」
猶太少年說:「不是親人,我們雖然不夠吃,但儘量窩著不動,保存體力,加上下面有水管滴水,雖然餓得要死,總算活了下來。」
讓我們回頭想想,波蘭家庭省下十分之三給三個猶太孩子,孩子們再六人分,一個人能得到多少?當吃七分飽的孩子喊不夠的時候,他豈能想到他家省下的那三分,竟然能救六條命。
所以當我們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時候,這個「為己」、「愛自己」、「把自己人顧好」,是很有彈性的,你可以把自己人寵死、愛死、撐死,也可以看情況適可而止。
《禮運大同篇》說得好:「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施善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給出」,一個是「不取」。一個是把自己多餘的送給別人,一個是自己不需要就根本別拿。舉個例子,如果口罩有限,多半待在家裡的人,因為不需要,即使有免費配給的也不去拿,不是口罩就比較不短缺,可以幫助急需的人了嗎?
每次聽說有醫療人員因為沒口罩,曝露在感染的危險當中,而身邊許多朋友雖然家裡存了不少口罩,還拼命去搶購,我都想到前面說的那家波蘭人。一家三口,每人少吃幾口,居然能保住六個孩子的生命。更不簡單的是先拿到食物的三個孩子,自己已經不夠,還分給後來的小朋友。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基本的人性。
「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是崇高的人性。
「少吃一口,少拿一樣」,留三分給需要的人,都是積德啊!

 

♥ 歡迎轉載及分享,但請尊重原創,如轉貼請勿修改,並附上所有原連結,謝謝!

Share Button
SYZ站長

SYZ站長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