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要過得像人,而不是像個機器人(原刊登於台灣《數位時代》)

By SYZ站長 | 2014/05/30 |

Share Button

劉軒

【DJ、作家、主持人,同時也是台灣知名作家劉墉之子,頂著多種頭銜的劉軒,總和音樂、寫作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擁有哈佛大學教育碩士與心理學博士班的高學歷,但在國小時劉軒卻是個寫程式高手,更透露如果後來沒有放棄的話,現在的他可能是一名電腦工程師。總是大膽擁抱科技新品的劉軒,除了用過大家耳熟能詳的裝置外,還用過許多早已絕版,只活在科技史裡的產品。直到現在他仍常思考科技與人的關係,他認為最終只有善用科技傳遞人味,這才是科技進步最大的意義。】

小時候我是獨生子,直到16歲我妹才出生,在寂寞的童年下,電腦就是我的玩伴。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玩電腦,一開始是為了自學寫程式,然後就愛上了。我還記得寫的第一個程式,是可以在螢幕上一直寫Hello,最後把螢幕填滿。第一部電腦我記得很清楚是Commodore Vic 20(編按:於1980年上市,是全球第一款銷售超過百萬部的電腦),它在那時候有非常了不起的8K RAM,不是8M喔(大笑)。

那時也沒有儲存的東西,程式寫好要錄到cassette上,因為國小沒錢買,所以每次寫完程式要用手抄下來,下次電腦開啟時再重新輸入,我打字的功夫就是這樣練出來的(笑)。雖然學校也有一些初級電腦班,但那時我已經遠遠超過同學們了。

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就寫了一個很難的程式,整個程式印出來大概有20頁,密密麻麻的,還在紐約的比賽得了第二名。我也用過BASIC寫遊戲,可惜轉成C++的時候,我就停了,現在覺得滿遺憾,如果繼續學下去的話,說不定現在就不做音樂了,變成電腦工程師。

我從來沒有怕過電腦,我覺得它是一個很聽話的玩具,輸什麼指令就會出現什麼,程式沒寫好不能怪電腦,只能怪自己,所以它也訓練了我很多的邏輯思考。

我對科技產品的接受度很高。我是很早期的蘋果用戶,從Apple II一直到iPad,幾乎蘋果有多老,我就用多久。但同時我也用PC,我從DOS開始,用到Windows XP時真的是王(笑),音樂界的朋友電腦有問題,我都可以幫他們解決。我連Amiga(編按:於1985年上市的經典電腦品牌)和NeXT(編按: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創立的電腦公司)都用過。

我也是Facebook非常早期的使用者。因為Facebook創辦人是哈佛畢業的,電影《社群網戰》有一幕說,當初佐克柏寫好程式,交給艾德華多,讓他先給鳳凰俱樂部裡的人用,從那30幾個會員擴散開來,整個Facebook就是從這邊開始。我以前就是鳳凰俱樂部的會員,那30幾人傳出去的第二波我就收到邀請函。

但我註冊帳號後大概一、兩年都沒有再碰,因為那時我已經畢業,但Facebook還是非常校園的樣子。當時會覺得裡面是一群小朋友,後來再回去用才發現:哇!怎麼每個人都在用Facebook。後來也開了粉絲團,最近粉絲人數剛破5萬人。

但年歲越大反而接受度越低,以前東西不work,我會想辦法駭客它,現在不work就換下一個。像我App下載不多,我最喜歡看大家整理出來的Top 10,再把前五名下載下來,直接找出最符合需求的App,跟以前玩電腦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科技回歸人味才有力量
最近我才跟姚謙老師聊天,因為他寫了一本書,然後附上一片CD,裡面錄的聲音非常單純,就是一個人跟一把吉他。他說因為現在電腦太萬能了,我們要回歸到真的跟大地和人有接觸的東西,從人發出來的聲音才有感染力,這點我非常同意。

像我之前寫的書裡面,有一篇〈21世紀的春節〉,引起滿大迴響。我講到大家過年沒有在給紅包,有次我爸媽傳Skype過來,告訴我今年不給紅包了,直接匯到我戶頭裡。剛好爸媽那時也要付一筆錢,我就說那我直接幫你付了,大家就是用這種虛擬現金來回,卻少了實際拿到紅包的感覺。即使你把10塊錢放到紅包袋裡,但能一起團聚的感覺卻非常不一樣。

可是在同時,如果你跟你的家人分離兩地,像我的外公、外婆住在美國,但他們天天都可以看到孫子、孫女,這就是透過科技達到人味。你怎麼透過科技跟家人、親人、愛人溝通,這才是科技最後帶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要過得像個人,而不是像個機器人。

10幾年前比爾蓋茲寫過一本書叫《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在那時就形容過未來世界的樣子:你想到什麼,可以立刻把想法傳遞給對的人,把眾人聚集起來完成一個動作。現在也真的看到了,無論在商業上或政治運動上,像茉莉花革命,這就是讓想法(thought)成為行動的力量。

不過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當想法變得這麼重要時,我們是不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在思考上?跟科技是不是也要保持某種距離?你花多少時間吸收資訊?又有多少時間反思資訊?而不是被科技綁住,一天到晚爬文、看朋友新的動態??。

即使現在不寫程式了,但我還是非常關心這個社群發生的現象,因為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迴轉的革命。

 

Share Button
SYZ站長

SYZ站長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