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YZ站長 | 2014/05/30 |
〈山城夕照〉是劉墉2007年的新作,全圖採取「點描畫法」,表現山城小鎮櫛比鱗次的民居巷弄,與夕陽下的波光帆影。
劉墉旅美三十年,並在大學執教西畫水彩,所以在水墨中融入了許多西畫的技法。「點描」是其一,在他1987年的〈煙波江畔〉、1990年的〈春江花月夜〉、1995年應邀(免審查)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的作品〈山海圖〉和1998年的〈書房窗外〉都使用了這種特殊的畫法。此外,畫面也採取了他特有的「切割」法,利用入晚的炊煙和水上的霧氣,使畫面呈現重疊交織的變化。
所有的炊煙都經過設計,譬如右下角庭院間的小女孩正在生火點爐子,院角樹下可見柴堆,爐火初燃的濃煙隨晚風飄散,樓上住戶人家一面掩著鼻子,一面急著關窗。近景另一家的炊煙也隨風而去,淡淡飄過小巷和臨水的房舍。
畫裡的故事性極濃,表現劉墉「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的特質。譬如左下方的餐館正招呼一對父子入座,父親已經舉步登階,孩子遲遲不肯移動,原來看見遠處媽媽正招著手趕來。餐館內工作人員擺碗盤,臨水長廊上有客人在聊天,一人面水,似有所云,另一人斜靠欄干,狀甚慵懶悠閒。餐館隔壁則有人一手扶著門框偷窺,一手對另一人示意,似乎叫家人過去看。此外,畫中望海賞景者、攜物拾階者、對坐聊天者、揚帆行舟者多達十九人。呈現一幅山城入晚、炊煙四起、餐館招客、歸帆點點的美景。
對於設色,從夕陽的瀲灔金光、水色的靛青波光,乃至簷櫳煙嵐上透映的暮靄,都有細膩的經營,加上穿梭變化的房舍巷弄,堪稱「可以遊、可以居」的劉氏氤夢樓傑作。
劉墉極愛描繪臨海的山城,可能得自他曾住在海邊多年的經驗,也可能得自他的夢境。如同在《作個飛翔的美夢》詩畫散文集裡,他說的「每家都有一個小院,出了房子進小院,再爬石階到山城的街道。每家都有天窗,是那種在閣樓上開的小窗,可以臨窗看山,也可以憑窗看海。我總夢見許多孩子從房裡跑出來,叫著、跳著跑上街道,聚集到山頂的一個望海平台。」「我夢見自己站在臨海的懸崖上,一陣風起,我久久不再的信心與年輕的豪情,居然又被勾起。我伸展雙臂,把自己交託給天地。我又一次輕輕地被吹起了。沒有名利、沒有包袱,沒有心情的重量,飛向大海……」於是可知臨海山城的題材,很可能表現的是他的出塵之思。
水雲齋的「心」很大,但「規模」很小,於1991年成立時,以《超越自己》和《我不是教你詐》等勵志出版品影響了大中華地區數代青年學子。20餘年來,水雲齋以「文學、藝術、教育」為主力營運方向,承接影視專輯策劃製作、舉辦演講和企業訓練、與國內外眾多基金會合辦公益活動,並持續捐贈資源給國內外公益組織,致力於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