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yzstudio | 2012/10/20 |
☞劉墉先生最新捐款:
今年捐款迄今累計:1,327,000元
台灣公益團體:
台灣省天主教會新竹教區附設德蘭兒童中心 25,000元
天主教台南縣私立德蘭啟智中心 60,000元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60,000元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 15,000元
愛盲基金會 15,000元
布農文教基金會 15,000元
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 10,000元
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35,000元
中華民國劉俠(杏林子)之友會 10,000元
中華民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 25,000元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120,000元
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120,000元
台北市基督徒救世會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10,000元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000元
國際口足畫藝股份有限公司 10,000元
台東基督教醫院 20,000元
埔基醫療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 20,000元
恆春基督教醫院 20,000元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15,000元
彰化縣私立聖母聖心啟智中心 10,000元
天主教會嘉義教區附設雲林縣私立華聖啟能發展中心 10,000元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露晞服務中心) 10,000元
屏東縣私立基督教伯大尼之家 10,000元
家扶基金會高雄縣分事務所 5,000元
高雄縣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 25,000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國內救助) 20,000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國外救助) 10,000元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 5,000元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5,000元
天主教福利會 10,000元
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 10,000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20,000元
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10,000元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10,000元
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5,000元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20,000元
美國公益團體:
美華防癌協會(幫助癌友作安寧照顧精神輔導)4,500.00USD
Renewal Foundation(支援中國大陸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的撿回珍珠計劃)2,400.00USD
另在美的慈善捐款如下,共五個機構,每個機構兩千美元,共一萬美元。
1,燃燈助學基金會
2,美華防癌協會 (支持癌友藝術治療繪畫班)
3,國際婦女慈善協會(特別捐款給紐約勵馨家暴中心)
4,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年度大會特別贊助)
5,紐約活水供應站(為新移民服務手冊)
劉墉先生已經把他在中國大陸的演講收入透過紐約燃燈助學基金會新捐建兩所希望小學,累積至今共捐建了四十所。
對於台灣的各公益團體,我們也持續關注。
☞2011年度截至11月份為止劉墉先生以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南洋商報》的稿費捐給董總華文獨立中學發展基金款項統計如下:
總共馬幣:3758元,等同新台幣:38546元。
☞劉墉先生已經把他在中國大陸的演講收入透過紐約燃燈助學基金會新捐建兩所希望小學,累積至今共捐建了四十所。對於台灣的各公益團體,我們也持續關注,劉墉先生在台演講收入將用作台灣公益,請參考本網演講申請辦法,共襄盛舉。
☞劉墉先生最新短文精選:
九寨溝都好,但有一樣不好:既然在各景點設車站,作排隊柵欄要大家依序上車。又豈能不等車進站,甚至距站八公尺外,只要見到人群沖過去,就開門?沒錯!這是開方便門,但方便門往往是沒有原則,執法不彰,造成投機取巧和危險的主因。而且在山明水秀最該無爭的地方,看見一批不守法的民眾,多煞風景!
到九寨溝三天畫了四個瀑布。雖然有水霧山風和錯身而過的千萬遊客,實在動筆不易,我還是喜歡這種寫生方式。愈在時間環境壓力下有感動,愈會“意到筆不到”,新風格和神來之筆也能自然產生。反比平時在書房,因為好整以暇容易造成的“筆到意不到”好。這是我趴在地上畫樹正瀑布的樣子。女兒拍的。。
十五年前到九寨溝的途中,看到山寨裡破舊的小學,發願為他們做點事,開始捐建希望小學,但10年後去山裡,發現政府已經大力新建學校,而且比我蓋的好得多。今天到九寨途中更看到一所完全空置的學校,導遊說因為老師有限,山裡的孩子卻愈來愈少,只好把些學校簡化。十五年間,山村教育的變化真不小。
昨天太太去都江堰,我留在旅館養腰。太太回來說都江堰太美了,可惜沒時間再去青城山。我說能有所不取,有所不去,有所不吃,人生路才走得遠。我的身體不好又有哮喘,幾十年居然跑下來,都因為旅行時該躺下就躺下,該病就病,順也泰然,逆也OK。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既然行到水窮,何不坐看雲起?
抽空去了錦裡和寬窄巷,雖然遊人如“粥”,還是有一種閒適的美。這就是成都,很悠然很自在。戰爭是為和平,忙碌是為休閒,成都人知道忙的目的。尤其是在古典建築基礎上,去除頹圮腐化的,將盛世王朝的風範與現代結合,棒極了。錦裡和寬窄巷如此,國家何嘗不是?在祖先奠定的基礎上,就看子孫的發揮了!
“中國繪畫的省思──裱畫篇”
劉墉
中國繪畫經過長期的發展,不論在技法、內容或裱裝形式上,都造成許多固定樣式,往好的方面講,我們可以說這是傳統,表現了中國繪畫的特質;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說那已經成為一個框框,限制了國畫的發展。
當我們的科技、生活步調,乃至許多思想觀念,不但趕上西方,甚而有超越的情況下。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的國畫家可能使用十七世紀的觀念和技法來創作。
畫家可以在冷氣房間、現代照明下,堅持使用石青、藤黃、石綠、胡粉、宣紙、徽墨、端硯、宋裱。儘管許多以現代科技製造的顏料,不論在彩度、色相和持久性上,都不比傳統國畫顏料差,用起來且更方便。現代方法製造的紙張也可以媲美部分傳統材料。現代形式的裝框,更適合新式建築懸掛。許多畫家即使發現由於老一代藝匠凋零,有些傳統的顏料、紙張、裱裝已經愈來愈差,糟到造成對作品的傷害,他們仍然對付著使用,因為他們認為否則就不是國畫……(閱讀完整內容請按此連結)
“後面總要留一手” (人生百忌──忌招式出盡)
劉墉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武俠小說或電影裡,主角得到秘笈,終於可以跟仇家一決生死。兩邊殺得你死我活,總要到最後關頭,主角屈居弱勢,才使出最後一招,只見電光石火、形勢逆轉,仇家已經倒下。
寫小說或搞電影的人多鬼啊!明明可以上來就用「絕招」,立報血海深仇,他偏要主角冒險,好幾次差點喪命,也正因此,揪住觀者的心,教你不得不往下看,心里还拼命喊:快!快用最后一招。
變魔術不也一樣嗎?
除了魔術師,還搞幾個清涼辣妹陪襯,左伸伸手、右伸伸手,虛幌一招又一招,把箱子轉來轉去,人都鑽進去了,還特別再打開來亮亮相。
那真正精彩的只有一瞬,一分鐘就能演完,他硬要拖個十分鐘。而且如果他有一堆戲法,前面的八成不够看,直到最後才精彩。
◎高潮在後面
還有特技表演,演員上場好像先熱身,由非常簡單的動作開始,漸漸才難度加大。反過來想,他明明有一百分的實力,為什麼開始只表現十分?
答案很簡單!他要漸入佳境,把你的情緒一步步帶上去,如果一下子「全抖出來」,只怕你還沒看清楚,表演已經結束,怎可能有好效果呢?
◎失而後得的喜悅
人都有爭奇好勝的心理,喜歡愈攀愈高、漸入佳境的感覺。
所以浪子明明敗家,當他回來的時候,父母還會殺牛宰羊慶祝,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總跟政府唱反調的,有一天「改口」了,很可能被重用,比原先效忠不貳的臣子還得寵。
也因此,兩個店員賣同樣的東西,一個總是先抓一大把,再看著秤往外拿;另一個先少抓一點,再看著秤往裡加。顧客會喜歡後者。
◎不斷進步的好學生
連學校挑學生都離不開這心理。
我最近看到新聞報導,說一位台灣學生如何進入美國名校,又如何升遷創業,成為世界聞名的危機處理專家,連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都請他作評估。
當初一堆同儕申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所,只有他入選。你猜為什麼?據說因為他是以吊車尾考進大學,卻以第一名畢業,讓麻省刮目相看。
相對的,如果他當年以第一名考進,最後一名畢業,或以中等成績考進,中等成績出來,就算平均成積相同,也不可能那麼耀眼。
◎讓長官更有成就感
我有個朋友也深諳此道。他因為工作的關係,總要參加集訓,而且回回拿高分。
他說方法很簡單,就是剛去的時候别急於表現,但是接下来一天天進步,也可以說即使能一次「作到位」,也裝不行,直到最後才顯出真本事。
他說得好:如果從頭到尾都好,雖然會被欣賞,卻不見得『亮眼』,也不見得被長官疼愛。道理很簡單,能由差變好,甚至變棒,表示長官帶得好、教得好,他們會更有成就感。
◎有好點子,藏著!
三十多年前我想買一架攝錄影機,一位專家建議我別急,說更新的系統就要出來了,而且是革命性的進步。
我看店裡賣的,出廠時間才兩個月,就問既然新的要出了,為什麼還製造舊型?
那專家一笑說:「你怎不想想,美國人賣最新型的戰鬥機給別的國家,真新嗎?他如果不發展出更棒的飛機,是不可能賣的。就像變戲法要一步一步來,有時候已經發明了兩三代的新東西,都藏著,先推舊的。何必把市場的購買力一下子吃光,接下來沒得耍,餓肚子呢?」
◎按部就班的道理
同樣實力,用不一樣的方法發揮,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除非你只有出手一次的機會,不必一開始就用殺手鐗。
如果你演講,準備了一堆資料,每個都很珍貴,不講可惜,你千萬別想全講了。
因為三個講得不清不楚的精彩內容,遠不如一個能完全發揮的。許多人演講得七零八落,都因為東西太多,捨不得,到頭來一樣也沒說清楚,而且因此造成觀眾不耐,愈不耐,講的人愈緊張,能不砸嗎?
如果你教學生,一定要擬「教案」,按部就班地教,別因為精彩的東西在後面,就早早把它移到前面教。因為當你教早了,可能如同耍特技,「絕招」用盡,學生就不帶勁了。而且教得太早,學生的基礎不夠紮實,效果也差。
◎後面總要留一手
如果你要發表新點子或新產品,每個點子都很棒,足以贏過對手,明明有三個同樣精彩的點子,也不必一次全發表。對方已經沒有招架之力,你何不留兩個以後用呢?
而且搞不好他耍詐,也有狠招存著,看你招式用盡,再出手。
你能不留兩手嗎?
人生百忌,忌一次把招式出盡!
☞劉墉先生新作發表:
如同寫作,在一本辛辣的處世書之後常會寫一本溫柔的寫情書。我在畫大潑墨之後也常畫工筆。刊出近作花鳥,一粗一工。前者潑墨寫荷花翠鳥,後者以“絹本沒骨雙面畫法”寫落雪南天竹間嬉鬧的喧雀。我繪畫如寫作,常帶劇情,請大家欣賞這兩家麻雀夫妻,丈夫在前面鬥嘴,老婆在後面幫腔。
“要過得像人,而不是像個機器人” (原刊登於台灣《數位時代》)
劉軒
【DJ、作家、主持人,同時也是台灣知名作家劉墉之子,頂著多種頭銜的劉軒,總和音樂、寫作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擁有哈佛大學教育碩士與心理學博士班的高學歷,但在國小時劉軒卻是個寫程式高手,更透露如果後來沒有放棄的話,現在的他可能是一名電腦工程師。總是大膽擁抱科技新品的劉軒,除了用過大家耳熟能詳的裝置外,還用過許多早已絕版,只活在科技史裡的產品。直到現在他仍常思考科技與人的關係,他認為最終只有善用科技傳遞人味,這才是科技進步最大的意義。】
小時候我是獨生子,直到16歲我妹才出生,在寂寞的童年下,電腦就是我的玩伴。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玩電腦,一開始是為了自學寫程式,然後就愛上了。我還記得寫的第一個程式,是可以在螢幕上一直寫Hello,最後把螢幕填滿。第一部電腦我記得很清楚是Commodore Vic 20(編按:於1980年上市,是全球第一款銷售超過百萬部的電腦),它在那時候有非常了不起的8K RAM,不是8M喔(大笑)。
那時也沒有儲存的東西,程式寫好要錄到cassette上,因為國小沒錢買,所以每次寫完程式要用手抄下來,下次電腦開啟時再重新輸入,我打字的功夫就是這樣練出來的(笑)。雖然學校也有一些初級電腦班,但那時我已經遠遠超過同學們了。
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就寫了一個很難的程式,整個程式印出來大概有20頁,密密麻麻的,還在紐約的比賽得了第二名。我也用過BASIC寫遊戲,可惜轉成C++的時候,我就停了,現在覺得滿遺憾,如果繼續學下去的話,說不定現在就不做音樂了,變成電腦工程師。
我從來沒有怕過電腦,我覺得它是一個很聽話的玩具,輸什麼指令就會出現什麼,程式沒寫好不能怪電腦,只能怪自己,所以它也訓練了我很多的邏輯思考。
我對科技產品的接受度很高。我是很早期的蘋果用戶,從Apple II一直到iPad,幾乎蘋果有多老,我就用多久。但同時我也用PC,我從DOS開始,用到Windows XP時真的是王(笑),音樂界的朋友電腦有問題,我都可以幫他們解決。我連Amiga(編按:於1985年上市的經典電腦品牌)和NeXT(編按: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創立的電腦公司)都用過。
我也是Facebook非常早期的使用者。因為Facebook創辦人是哈佛畢業的,電影《社群網戰》有一幕說,當初佐克柏寫好程式,交給艾德華多,讓他先給鳳凰俱樂部裡的人用,從那30幾個會員擴散開來,整個Facebook就是從這邊開始。我以前就是鳳凰俱樂部的會員,那30幾人傳出去的第二波我就收到邀請函。
但我註冊帳號後大概一、兩年都沒有再碰,因為那時我已經畢業,但Facebook還是非常校園的樣子。當時會覺得裡面是一群小朋友,後來再回去用才發現:哇!怎麼每個人都在用Facebook。後來也開了粉絲團,最近粉絲人數剛破5萬人。
但年歲越大反而接受度越低,以前東西不work,我會想辦法駭客它,現在不work就換下一個。像我App下載不多,我最喜歡看大家整理出來的Top 10,再把前五名下載下來,直接找出最符合需求的App,跟以前玩電腦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科技回歸人味才有力量
最近我才跟姚謙老師聊天,因為他寫了一本書,然後附上一片CD,裡面錄的聲音非常單純,就是一個人跟一把吉他。他說因為現在電腦太萬能了,我們要回歸到真的跟大地和人有接觸的東西,從人發出來的聲音才有感染力,這點我非常同意。
像我之前寫的書裡面,有一篇〈21世紀的春節〉,引起滿大迴響。我講到大家過年沒有在給紅包,有次我爸媽傳Skype過來,告訴我今年不給紅包了,直接匯到我戶頭裡。剛好爸媽那時也要付一筆錢,我就說那我直接幫你付了,大家就是用這種虛擬現金來回,卻少了實際拿到紅包的感覺。即使你把10塊錢放到紅包袋裡,但能一起團聚的感覺卻非常不一樣。
可是在同時,如果你跟你的家人分離兩地,像我的外公、外婆住在美國,但他們天天都可以看到孫子、孫女,這就是透過科技達到人味。你怎麼透過科技跟家人、親人、愛人溝通,這才是科技最後帶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要過得像個人,而不是像個機器人。
10幾年前比爾蓋茲寫過一本書叫《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在那時就形容過未來世界的樣子:你想到什麼,可以立刻把想法傳遞給對的人,把眾人聚集起來完成一個動作。現在也真的看到了,無論在商業上或政治運動上,像茉莉花革命,這就是讓想法(thought)成為行動的力量。
不過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當想法變得這麼重要時,我們是不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在思考上?跟科技是不是也要保持某種距離?你花多少時間吸收資訊?又有多少時間反思資訊?而不是被科技綁住,一天到晚爬文、看朋友新的動態??。
即使現在不寫程式了,但我還是非常關心這個社群發生的現象,因為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迴轉的革命。
☞線上購書系統暫停服務公告
水雲齋網站線上購書系統目前正值版本更新測試,暫停服務。
欲購書的讀友請利用郵撥方式:
郵撥帳號:15013515
戶名: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凡以郵撥方式購買水雲齋書籍:4本以上85折,10本以上8折,50本以上75折,100本以上7折。(掛號郵資由水雲齋負擔,僅限寄送台灣本島與外島地區,此計算方式不適用於優惠套書系列與特惠價格的書籍)
☞水雲齋網站專屬-特價優惠套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