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出版社

最新訊息(2011年8月)

By syzstudio | 2011/08/20 |

Share Button

轉載羲之堂新聞稿

《劉墉的藝術世界》新聞稿

各界引頸期盼的《劉墉的藝術世界》將於100年9月1日至11日在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開展,相信會是年度藝文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劉墉是當代公認的才子,在藝術、文學、言語、戲劇、新聞上都卓然成家,而且成名極早。他在二十三歲即 應邀亞細亞現代美展,二十五歲開始應邀歷屆(免審查)全國美展。二十八歲作品入藏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父 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二十九歲應聘為美國維州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三十一歲成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他不但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第一名的高材生,也是台灣山水及花鳥走獸大師黃君璧、 林玉山的入室弟子,加上他留學美國的西畫根底、「觀物精微」的寫生功力和文學素養,使他順手拈來,都氣韻非凡、自成一家。

劉墉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敲自己的鑼,打自己的鼓」;「不負我心,不負我生」。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劉墉在藝術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獨創噴染皴擦法,將現代噴墨技巧與傳統國畫皴擦法結合,產生陰陽立體的如夢氛圍,而有「夢山水(Dreamscape)」之稱。至於他的沒骨花鳥尤為精妙,非但能表 現物態、物形與物理,更能由「移情入物」達到「物我兩忘」,於靜態中散發飛舞靈動之美,而被國際藝評家評「有過於惲壽平」。

正因此,劉墉成為當代極少數能經常進入蘇富比(Sotheby’s)國際拍賣的國畫家,而且頻創佳績,如作品蘇富比2007秋拍〈夜窗外〉、2008春拍〈山城夕照〉、2008秋拍〈南國月夜〉、2009秋拍〈桃花源記〉、2010秋拍〈古都瑞雪〉及近期2011春拍〈春江花月夜〉,更以116萬港幣拍出 (約合新台幣432萬元),締造當代水墨的最高價,在藝壇引起矚目。

劉墉用功甚勤,筆耕不輟,在台灣的水雲齋文化、甘肅人民美術、北京盲文等出版社早編有《劉墉的情與藝》及畫集、畫論畫法(中英文版)十餘種,於全球發行,加上他文采飛揚,作品被譯為英、韓、泰等文字出版而蜚聲國際,更使他的畫名為文壇盛名所掩,甚至有些圈外人不知劉墉的詩畫雙璧、筆墨雙飛。

其實,劉墉惜墨如金,少以示人,雖然早年在世界各地已舉行了數十次個展,但近二十年來,除了在國際展覽及拍賣偶然出現,都深藏不露。本次展覽為近期劉墉難得的大型個展,展出作品近七十件,皆為其精心之作。當然,論劉墉畫,不可與他的文采區隔,正因為他的文學境界與感性,使他的畫中有詩,也由於他的「畫眼」,使他的文字靈動、詩中有畫。

劉墉先生的繪畫代理“羲之堂”對蘇富比香港春拍最新報導,轉載給讀者參考。

劉墉《春江花月夜》再創拍賣佳績

劉墉一直是當代水墨畫壇的亮點,今年(2011)4月5日蘇富比春拍,劉墉2010年新作《春江花月夜》以116萬港幣拍出(約合新台幣432萬元),創當代書畫新高,成為本次拍賣會的話題。此圖尺幅達172×93 cm,是近年來此類作品之最,精緻描繪四○年代台北艋舺的夜生活景象,意義非凡。

劉墉著作等身,他的散文、小說、詩歌及理論等上百本著作常榮登暢銷書排行榜,也因其文名太盛,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掩蓋了他的畫名。由於對中國水墨的深耕鑽研,卓然成家,劉墉是當代極少數能經常進入蘇富比(Sotheby)國際拍賣會的國畫家,聲勢鵲起,作品屢成當代水墨拍場的焦點,尤其2010年春季拍賣會中國藝術品拍場,除近現代名家作品外,文學畫家劉墉的作品《古都瑞雪》以新台幣246萬元成交,刷新了他2007年在蘇富比拍賣的《夜窗外》單幅200萬元新台幣的紀錄,也是該次拍賣會中兩岸在世水墨畫家的最高價,引起藝壇及許多藏家的矚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的拍賣目錄以其《夜窗外》為當期封面;此次香港蘇富比更精選《春江花月夜》為其2011年當期春拍雜誌唯一重點推薦的當代水墨藝術家,獲得國際藝術市場的重視可見一斑。

劉墉《春江花月夜》作品介紹
艋舺位於大漢溪與新店溪的交匯處,有絕佳的水運條件,因此成為台北市發展的起點,在日治時代台北即具現代都會的雛型,市況繁榮,市場、學校、戲院、茶館、酒肆…等娛樂場所林立,商業活動鼎盛。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台北市成為省會所在,此圖就是寫四○年代台北艋舺的發展達到顛峰時的景況。

二戰甫結束,百廢待舉,台北城入夜漆黑一片,唯此地燈火通明、歌舞喧嘩,既有歡場酒肆之樂聲悠揚、市集廟會之駢肩雜沓,又有印刷工廠之機器滾動,加上夜市攤販之吆喝叫賣、晚課學童之書聲朗朗;人影與車影交織、燈光與爐光跳躍、炊煙與香煙繚繞、梵唄與和歌相應…各種聲響似在耳際響起,各種景象還歷歷在目,一切彷如昨日,然而這倏忽已是五十餘年的過往,只有感嘆流年似水、人生若夢!

畫面中廟宇、房舍、旅社、酒店、歌舞町、商店街、長廊水榭,以及多達一百五十個各色人物穿梭其間,尋歡者、訪客者、聚宴者、喝雉者、夜釣者、遛狗者、嬉戲者、賞月者、遊河者…,人物影像雖小,用筆雖簡,但呈現的肢體律動卻靈活有致,實屬難能可貴。作者以俯瞰的視角描繪,建築物占了很大的篇幅,為了避免畫得過分工整或拘謹,作者特別將房舍的「透視」、消失點、以及它們的位置…等,不斷地加以改變,那不是多點透視,但是讓各個屋宇有不同的方向,而各式各樣的建築讓畫面顯得豐富,凸顯一種繁榮熱鬧的氛圍。一輪明月高掛天際,皎潔月色與昏黃燈暈相互掩映,光源所來處,屋頂等向光、背光皆有細緻的處理。同樣月光下,近處水面波光粼粼,熠熠生輝,舢舨劃過處浪花四濺;而遠處水面風平浪靜,水波不興,整片月光倒影變幻迷離,動靜之間產生了呼應。

劉墉先生最近完成了一張描繪他童年記憶的作品,請大家先睹為快!
〈童年暮靄〉

童年暮靄.劉墉作.水墨淡彩生宣紙(93×173cm)2011

款識:
夏日黃昏,
無限悠然。
古樹下,
男孩引彈弓,
女娃盪秋千;
老人擺龍門,
頑童捕鳴蟬。
竹籬旁,
情侶竊竊私語;
牆角處,
少年偷偷吸煙。
婦女們,
井邊汲水,
簷下收衫。
家家興旺,
處處炊煙。
清風徐徐,
流水潺潺;
暮靄如醉,
彤霞向晚。
歲在辛卯春憶寫童年景物,
劉墉於氤夢樓。
時六十有三矣

藏題:(右下角)劉墉精心
(中近景,右邊數來第二棟日式房舍屋簷)劉墉在台北雲河街的家

鈐印:劉墉、夢然、無用才子、氤夢樓

畫面意境說明:
這張畫是描繪我童年在台北市雲和街、溫州街及和平東路一帶的記憶。彎彎一條小河是瑠公圳的支流,隨著後來新生南路的主流轉入地下,這條充滿我童年回憶的小河也漸漸消失。可喜的是我在畫這張圖之前,重訪舊地,在「殷海光故居」後面看到一點潺潺流水,又在近辛亥路的地方見到較寬的水渠,可見雖然城市建設,「掩蓋」了絕大部分,那條小河還是在偷偷地流動。
溪邊竹籬人家是個在水邊搭的違建,以前我常跟那家的孩子在河裡用畚箕撈小魚。右下角是軍眷區,也是最富變化和有生命力的地方。可以見到賣小糖小豆的「柑仔店」,窄窄的巷子裡有人收衣服、有人炸臭豆腐、有人提著大包小包地走過。巷口白髮老婆婆正餵雞,一個娃娃拉著媽媽的手,不斷回頭看。
最前景的場子就更有意思了,以一棵百年老樹為中心,可以看到三位老人正擺龍門、話當年,老狗則慵懶地躺在老人腳邊。幾個小女生盪秋千,小男孩彈珠、大男孩拉彈弓。牆角兩個小太保,在偷偷吞雲吐霧。
圖左下的河對岸有日式房舍的大院子,三個孩子正用竹竿攪蜘蛛網黏蟬。院落間有人遛狗,狗正對著樹根撒尿。牆外一個賣烤番薯的,正推車過橋。
老樹後面是一棟高級長官的大房子,一個小男生在外面遞東西給窗內的小女生,或許女孩的爸爸發現了,拿著棍子衝出來,被媽媽從後面拉住。
大房子旁邊有口井,兩個婦人用桶接水,兩個小孩似乎遊戲般地合力壓水。
籬牆上爬了許多藤蔓,旁邊巷弄裡一個男生正停下腳踏車搭訕女生,幾步外另一個女生有點不耐煩地等待,或許是那說話女生的手帕交吧!
再往後面看,是有小橋可通泰順街的雲和街,十字路口的高官家有轎車,穿綠軍服的司機正與三輪車伕聊天。巷子裡有軍車載著四個士兵駛過,頑皮的孩子在車後追逐。巷子最右邊兩側是軍官的住宅,牆上有鐵絲網,牆內有狂吠的惡犬和打籃球的人影。對面則是有衛兵站崗的「兵工學校」。溫州街上有賣蔬果的攤販和趕著採買晚炊的主婦。一輛三輪車正轉過街角,上面坐著一對男女。
更遠處只見櫛比鱗次的日式房舍,與公車來往的和平東路。馬路對面隱約可見「和平長老教會」和「清真寺」。馬路左邊通向一片綠油油的田園農舍,有人正牽牛回家、有人正挑菜趕路。
小河邊薑花成叢、柳樹成蔭,曲折彎轉如帶、遠遠流進淡水河。天邊一片落日餘暉,與十里紅塵和萬戶炊煙,織成一片溫馨柔和的暮靄。

(按此連結欣賞更多細部好圖)

劉墉先生感性新作〈畫牡丹〉在騰訊博客( http://user.qzone.qq.com/622008592/blog/1309335143 )上刊登,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當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  (人生百忌──忌成事而說之二)

劉墉

說個笑話給你聽,看你覺得好笑不好笑:
晚餐時太太給丈夫做了一碗義大利番茄麵,
丈夫吃了一口,大喊:「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第二天,太太又端上一碗義大利番茄麵。
丈夫吃了一口,又喊:「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第三天,太太還端上一碗義大利番茄麵。
丈夫吃了一口,還是不斷說:「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第四天,太太再端上同樣的東西。
丈夫沒吃,就大喊:「難吃死了!」
老美的忍功
這是我在《讀者文摘》上看到的笑話。令我不解的是,我說這笑話給中國朋友聽,多半的反應是「這有什麼好笑?」相反的,說給「老美」聽,他們卻個個笑得前仰後合,尤其美國的中年婦人,更是拉著嗓子大笑。
後來我懂了!因為在中國,只要老婆連著兩天作同樣的東西,丈夫就可能抗議了。再有修養,也忍耐不了第三天還吃一模一樣的:「怎麼還是義大利番茄麵?」
但老美的文化不一樣,也可能他們比較假,碰上不滿意的事,他們會忍,還故意裝作沒事,直到忍不下去的那一刻。
所以老美夫妻可以前一天還開派對宴請親友,慶祝結婚周年,隔天卻冷冷地交給另一半,一張律師的名片,然後提著箱子出門。
妻子或丈夫沒辦法知道,枕邊人什麼時候會因為「忍到不能忍」而發作。因為他們總是「相敬如賓」。
同樣的道理,老美在辦公室也很會忍。
舉個例子,你身體不太舒服,早上打個電話給你美國老闆,說你病了。
他很可能表現出很關心體貼的樣子,再三叮嚀你要看醫生、好好養病。
改天,你又不太對勁,再打電話請病假。
「他」還是一樣,好關心!好體貼!好體諒!
再過兩天,你又有點累,不想去,再打電話請病假。
那老闆的反應果如你所料,他還是不斷地叮囑你要注意身體、好好養病。
又過一陣,有一天你上班,走到自己的位子,發現桌上擺了一個空紙箱,上面放了封信,身邊站著一個警衛。你要開電腦,已經進不去了。警衛則盯著你收拾東西,然後收繳你的證件,送你出門。
搞不好你在電梯裡撞上老闆,他還是那麼有禮貌:「你好嗎?最近身體不錯了吧!多鍛鍊!祝你健康如意啊!」
日本人的有禮無體
日本人西化得早,他們也差不多,所以常聽人抱怨日本老闆是「有禮無體」。
他們在辦公室裡對你鞠躬如儀、問安如儀。他們在夜總會跟你一起搭肩高歌、跳舞、搞不好還私下伸鹹豬手……。
第二天,他們又鞠躬如儀、問安如儀,恢復長官的架勢。
君不見,他們可能這邊還跟老美敬酒、互祝國運昌隆,那邊飛機已經載著轟轟烈烈的大禮,飛到了珍珠港!
忌聽表面的外交辭令
外交也一樣,這一點西方人又比日本人技高一籌。
他們要跟你斷交,絕對不露聲色,大概早讀了中國的聖賢書,學會了「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前一天你有國筵,他的外交官還帶著老婆盛裝出席,舉杯祝兩國邦交永固。
同一時間,那外交官的古董家具早運到了機場的倉庫。
你的情報人員來報,你趕緊問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他可以拍著你的肩膀問:「可能嗎?」
確實可能!他可能半夜突然找你,說他明天要「降旗」了!
忌早早露餡
「成事不說」。你可以從第二人稱想,說別人已經成了的事,就別多講。你也可以從第一人稱想,你自己忍了又忍、想了又想,終於決定了的事,就先別吭氣。
為什麼?
因為你既然已經「吃了秤鉈,鐵了心」還有什麼氣好吭?甚至還有什麼氣好生?
而且如果你早早吭氣,會有一大堆副作用:
今天你要某人下個月捲鋪蓋,他從這個月就開始捲你的鋪蓋,把重要的資料全捲走了。
再不然他四處託人,大姨子、小姑子、爺爺奶奶,甚至你鄰居、小秘全來了。說好話不成,就說你壞話,把你搞得雞犬不寧。
斷交也一樣啊!
他早早準備,悶不吭聲,說走就走。
所以當你的媒體發快報、你的舉國憤慨、群眾衝向他領事館的時候,他已經在飛機上了。
你甚至要想,搞不好,連他的外交官都不知道哪天要「斷」,只知道情況不好,把東西先運去機場。至於上面什麼時候通知「走人」,他一點兒也沒準。而且很可能一拖再拖,拖上幾年。
照這麼說,他在斷交前一天舉杯,祝兩國邦誼永固,又有什麼錯?
忌不懂長官的暗示
我說這麼多,是要告訴各位上班族:
你可能出國去外商公司,就算在本國企業工作,那裡也有許多人是由海外歸來,曾經喝了不少洋墨水,受了不少洋氣,也學到不少洋人的脾氣。
加上這是個國際化的時代,連最老派的公司恐怕也不得不用西式管理。
所以你要學會「忍」,有氣,忍著!偷偷評估自己的去留。也偷偷觀察你的老闆,猜想他會不會也正忍著,在評估你的去留。
你更要懂得西方人的暗示法,他對你的產品不滿,常常只淡淡地表示,卻偷偷找人替代你。所以他有一點不滿,你都要了解、反應、改進,或者偷偷找人替代他。
忌話不直說
相對的,如果你是非常西化的人,到了東方也得知道,很多你的暗示,對方會聽不懂。你對他說:「如果你準時交件,我一文錢也不會少你的。」
他可能不懂,照樣拖延交件。而當你扣錢的時候,他又急得跳起來拼命,說他想你只是說說,怎麼知道會扣那麼多。
碰上這種文化的差異,你不如早早明說:
「請準時交件,否則我退貨。」或「遲一天,扣百分之十的貨款。」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公司的餐廳,每天作出的味道差不多,你可別用西式的禮貌,還對廚子說:「Good!good!」
你乾脆直說:「味道太沒變化了。」
否則,他可能為了討好你,明天又燒同樣的味道,還等著你說:「Good!」
(2011年8月25日發表)

〈只怪男生舉不高(人生百忌──忌成事而說)〉(2011年8月18日發表)

〈缺席是失敗的開始(人生百忌──忌不在場)〉(2011年8月12日發表)

〈把神叫醒之後再祈禱(人生百忌──開口有忌之二)〉(2011年8月3日發表)

〈見人少說鬼話(人生百忌──開口有忌)〉(2011年7月27日發表)

〈有關係就沒關係?(忌亂用關係)〉(2011年7月20日發表)

〈時機不同大不同(用時有忌)〉(2011年7月13日發表)

〈小心頭家的母老虎(忌喧賓奪主)〉(2011年7月6日發表)

〈出門有忌 (之四)〉(2011年6月29日發表)

〈出門有忌 (之二)〉(2011年6月22日發表)

〈出門有忌〉(2011年6月16日發表)

〈別選錯了邊〉(2011年6月9日發表)

〈別把脖子伸過去〉(2011年6月1日發表)

線上購書系統更新公告
水雲齋網站線上購書系統目前正值版本更新測試,暫停服務,待建構完成後,將全新上線。請大家期待。

目前欲購書的讀友請利用郵撥方式:

郵撥帳號:15013515
戶名: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凡以郵撥方式購買水雲齋書籍:4本以上85折,10本以上8折,50本以上75折,100本以上7折。(掛號郵資由水雲齋負擔,僅限寄送台灣本島與外島地區,台灣以外地區需自付郵資,此計算方式不適用於優惠套書系列與特惠價格的書籍)

中國報新聞網作了劉軒的專訪,我們將報導內容刊登於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236690

心見聞.腦袋放空靈感才會來!

20110725h01110801.jpg 20110725h02110801.jpg

報導:陳筱柔
攝影:潘嘉威

不要急著塞滿時間空檔
留點空間好好反思……

一個極端跨界,從心理、寫作、旅行、古典音樂、電子舞曲……一個不斷為自己重新定義,並努力撕掉標籤的音樂人。

 一個永遠處在異鄉的創意工作者,在東與西、動與靜之間,劉軒的作品反映著許多在這個世代的多元文化中,正努力尋找自我的年輕人心聲。

 ~~~這是劉軒Facebook資料上的一段文字

 事實上,年輕時勇敢帥氣的劉軒,也一度是許多尋找自我的年輕人心中的偶像。走過叛逆的年代、當過生活的玩家、放任心中的流浪,而今即將邁入不惑之年,隨著城市節奏漫游的劉軒,如何看待年輕一代的種種趨勢?

你如何看社交網絡(例如:facebook、twitter)的爆發力和影響力?

 我不想把自己講得太老,呵。網絡在我大學時代開始興起,我也滿早加入twitter,facebook這些社交網絡,當你想要舉辦任何活動,或想把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時,這些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但也因此衍生了很多現象,尤其智能型手機的誕生,更是如此。往往一群朋友出來吃飯,大家都只看到彼此的頭頂。大家變成隨時隨地都要報告自己在做什么,或者,看別人在做什么。原則上,這並沒有好或壞,就像電視機,它是一個平臺,如何使用這個平臺依靠個人的掌控力。

 很多人都會用一些零散時間,去瀏覽社交網絡,例如:等公車、等朋友。但我也呼籲年輕人,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我記得,早期寫書時,很多靈感都是在觀察、思考或放空期間所得到的靈感。但是,當你一直把時間都放在關心別人的事情或更新自己的近況,就沒有時間去做這樣的反思。

 我覺得自我反思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每天都會留一點點時間,讓自己可以反思,尤其是早晨和睡覺前,這段時間象征著一天的開始和結束,所以,別太快打開電腦或手機,給自己一點時間,這段時間會帶給你很多靈感。

社交網絡的發達,是因為人心太寂寞嗎?

 這是人的本性,並不是因為寂寞。人是群居動物,本來就會張三李四地去在乎別人在做什么,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絡為何如此成功?因為它所建立的方式,和真實人生非常相似。事實上,社交網絡解決了人們的寂寞,讓人們得到了許多陪伴。

 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反而是,人們不夠寂寞,更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寂寞。我是個從來不覺得寂寞的人,就算在一個人在房間裏,我只要看書,聽歌,就會非常知足。我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夠豐富的。

 當我們看到現代年輕人一直沉迷在網絡時,不要一直去看外面,探討社會是不是太寂寞了,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寂寞的,我覺得,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必須花時間去培養孩子面對寂寞的能力,一個人獨處時,該如何打發自己的時間。

愛情1+1VS復數戀愛
選擇多不代表天下大亂

一對一的戀愛模式不再是主流,同時跟一個以上對象交往的復數戀愛,是現代年輕人常見的戀愛模式,你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人的選擇多了,社會風氣也改變了,所以,這件事變得是被允許的。我記得有一次去雲南,雲南是母系社會,女生成年禮后,會在自己的住家外面搭個小房子獨自居住,其他男生知道了,就會用稻草去鑿房門的洞,兩個人交談,如果女生喜歡,兩人就會做該做的事情。一個女孩子成長期可能會有很多愛人,那最后如何決定誰是父親呢?最后一個在一起的男人,就是孩子的父親。在那個少數民族的世界裏,這樣的情況是被允許的。現在的社會價值觀改變了,人們變得可以自己選擇,規定自己的遊戲規則。

 我自己並不屬于這個價值時空,因為,我是從另一個價值時空裏出來的,但我並不認為這種戀愛模式的改變會導致天下大亂,因為,我在旅行時,已經看到了其他社會存在這樣的模式。如果年輕人今天要談戀愛,我會說,去吧!但,先問自己談不談得起?你必須為自己負責。我不會告訴年輕人絕對不行,家長和老師越說不行,年輕人就越想要去做。阻止,對年輕人來說,就是一種推動力或挑戰。這個時候,還不如隨著他們的想法,把他們當大人,讓他們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這樣的方法必然會有一些犧牲者,但我覺得這是更有建設性的方法,而不是用強制性的手法去控制。

傳統婚姻VS同居/試婚時代
父母應把孩子當大人看待

 我自己就是一個同居七年后才決定結婚的人。我記得,我上大學時,全家人就為這件事情表決過,大家都贊成,連我90歲的老奶奶都覺得可以。社會在改變,你必須進入這個系統。同居基本上就等于進入婚姻生活,也就是試婚,Come On! Let’s face it,認清現實吧!

 如果還期望年輕人到第一次結婚時才有性經驗,那我們就太天真了。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決定,父母應該把孩子當大人,尊重他們的決定。當然你可以表態,但若小孩已作出決定,也別把孩子趕出家門,就隨他們去吧!但是,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需要你,你會出現。年輕人一旦覺得被尊重,加上感動,那么,他就會自重。世界改變了,父母能夠做的,就是扮演支持者的角色,然后,pray for the best!哈!

掌控世界非常野心年代!

一架手機連接全世界
野心可以無限放大!

用一段話來形容現在的年輕人?

The world is in the palm of my hand(世界就在我的手心),因為,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機,你就能連接全世界。他們是高度連接的世代。

 這句話其實有兩種意思,一是上述所說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很多年輕人因為看到網絡和連接之間的重要性,他們知道世界就掌控在自己的手心,他們擁有通往世界的鑰匙。

 所以,他們的野心可以無限放大,而不需要局限在一個小小的框架中。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相互連接,也非常有野心的年代。

劉軒的20、30、40
心態是勝過目標

 我最近買了一個儲蓄性的保險,那是我女兒未來的教育資金。10年前的我,不會想到自己會做這樣的事,現在有了小孩,開始規劃。過去10年,我都在嘗試很多類型的生活,不同的工作,為的就是要獲得社會經驗。現在的我,即將邁入不惑之年,很多事情都慢慢開始成形了。

 一個人怎樣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呢?你就必須去嘗試很多不同的東西,然后在這些東西中,找到一個模式,這個模式會給你一些提示,個性,加上遭遇和命運,就會帶領你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未來的10年,我覺得是自己打樁的時候,把東西打深、打實。

 20歲的我,沒有想太多,所以無法回去檢視,所以,年輕人其實該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因為,當我們在改變時,心境會跟著改變,當然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和價值觀去看過去的自己,很多記憶就會改變。因為,我們記憶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變的,常常會錯誤記憶了某些事情。”

 劉軒的新書中有一篇文章《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書中提到了一個他的心境,10年前,他告訴自己,多看、多做、多學、多玩,現在的他,告訴自己要打樁,無論任何階段,劉軒始終相信,心態是勝過目標的。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勿太在意過去的決定

 如果,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躺在哈佛宿舍的床上,但我依然知道今天所知道的一切?那實在太爽了,我一定會去找Steve Job,告訴他我要投資,修讀資訊工程,所有的一切都……聽起來很愚蠢,因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這也顯示出,當我們一直在追溯過去,回想過去的決定,一直在想如果,其實也一樣荒謬,也沒有意義,雖然,很好玩,呵!

 我常常會覺得,如果沒有過去的時光,我不可能到達現在的自己。

 所以,我常告訴自己一句話,nothing is for nothing,everything happen for a reason(事出皆有因),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待過去發生的事情,或許就不會那么在意過去所做的決定了。

台灣明道中學校刊刊出對劉軒的專訪,我們將內容轉貼於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勇於嘗試、自在悠遊──訪跨界玩家劉軒

文:方秋停(《明道文藝》總編輯)
隨著資訊的便捷流通,世界越變越小,文化也越來越多元。於此複雜且急速變動的時代,必須廣泛學習,迎接各方前來的影響與挑戰,才能於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機會,進而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與前途。
劉軒身兼音樂製作人、藝術DJ、散文專欄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等多重身分,他以一顆熱誠的「玩」心,自在悠遊於各個領域,讓人不禁好奇:他如何跨國界跨領域,兼顧心靈與時尚的豐富內涵。

激發潛能、活潑不安分的靈魂
劉軒認為要培養「跨界」能力首先要具備「不安分」的靈魂,此不安分一方面包含個人必須存有各種夢想,並具有追求的熱情;一方面也需要環境提供滋養,做好扎根的工夫。
劉軒八歲時隨家人自台灣移居美國紐約市,進入聖家小學(Holy Family School)就讀,此巨大變動造成他成長上的危機,卻也因此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舉凡語言、社交圈、上課方式等等在在須要重新調適,許多潛能因此被激發出來。處在人不生地不熟的環境,生存的憂患意識自然生出,他於是學著盡快融入環境,以開放心胸接受多元文化。劉軒因此勉勵年輕人在面對外在環境試煉時,當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善用機會蘊釀各種能力與創意,將有助於突破自我。
在美國成長雖讓劉軒熟諳英文,中文的學習則倍加艱辛,幸虧在父親的堅持及用心安排下,劉軒能持續中文的學習,並養成書寫與閱讀習慣,這些習性與能力,日後皆成為有力條件,讓他得以悠遊於東西文化當中,取其菁華相互融入,創造出屬於個人的跨界成果。
劉軒一向「作書蟲也作玩家」,不斷「尋找自己」、「超越自己」,認為「沒什麼是不可能的」,他覺得人要活得帶勁必須不滿現狀,經由追求過程不斷確定目標,儘管夢想與現實之間存有很大差距,但夢想背後所蘊藏的動力卻可驅使人前進,讓人達到意想不到的境界。劉軒說:「只要我能做夢,我就能有理想。只要我有理想,我就有目標。」
至於人的精力時間有限,如何習得跨界智能?
劉軒認為從前的人拜師學藝,必須投注極長時間才能習得一技之長,而今網路發達,如維基百科等皆提供便捷的知識取得方式,人與人可以互相貢獻所能,以「無償」方式分享知識。因此要想了解一項技能,從網路便可輕易獲得基本概念,進一步研究則可成為專家,現代人較容易成為所謂的「達人」,跨界也成自然現象。
人對知識技能的熟悉須從體驗取得經驗,體會的深淺往往取決於興趣多寡。劉軒生性活潑,喜歡具變化及富挑戰性的事物,他自小習鋼琴,但不曾真正喜歡,一直到他感受到那冷硬的鍵盤可以牽動人心,意識到音樂可以是「活」的藝術,他的感情才開始投入。之後他「玩」鋼琴、玩音樂,不但自己玩,也教別的小孩玩,他要他的學生由玩而喜歡,因喜歡而越玩越精,他自己也是秉持這樣的精神。

出神入化、突破源於苦功夫
有了這分「玩」出來的興趣,劉軒便廣泛接觸、學習各種音樂。他於茱麗亞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及作曲,也深受紐約街頭文化hip-hop和house music影響,之後進入哈佛大學主修心理時,做過音樂心理和社會學的相關研究,隨後並與現代音樂大師Ivan Tcherepnin進修音樂製作,研討電子音樂概念、音效合成方式、聲音以及影像結合等領域。
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劉軒學習古典音樂,傳統音樂雖然不是他的興趣,而其中學習到的演奏技巧及樂理,則成為他發展音樂的重要根基,讓他接觸其他音樂時更順手。即便擔任流行音樂DJ,也能運用古典樂的內涵及精神,講究整體的音樂性,將每晚的音樂視作一部完整樂章,除了營造流行及熱鬧氛圍,也加進許多深刻元素。
任何技能想要出神入化,總要下一番苦功夫,電子音樂的創作扣除樂理基本概念外,又需要利用電腦軟體編修與使用音源與音色的能力,甚至在後段的混音編輯與母帶後製過程,都需具備相當的知識。劉軒深諳其中原理技巧,並從不斷的實作中累積出傲人成績,他屢屢追求突破,並以豐實的專業能力與創意,因此玩出自己的名號。
從靜態寫作到動態的烹飪、電子舞曲、音樂派對,劉軒除了善長將興趣轉為專長,並且隨時隨地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及學習精神,他說無論遊走幾個領域當中,總有無形線索串連起之前的經驗,學習心理學與電子音樂似無直接關聯,而這段經歷對他日後工作卻有莫大助益。懂得群眾及個人心理,使其於音樂創作,甚或編輯曲目時能更貼近人心。劉軒說一個好DJ要懂得閱讀人,派對音樂除了分享流行或喜愛的樂曲,更要確實掌握參與者是誰,以及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派對的流程就如一篇故事的展開,需有起承轉合,其中音樂的承接、現場佈置,以及現場氛圍的營造,在在具有訣竅。劉軒跨界從事DJ工作,以往所學不論是古典音樂或是心理學全都派上用場。所學越廣助力越多,劉軒因此提醒大家:努力學習,靈活運用,將讓個人具有獨特的競爭力。

除去框架、勇於嘗試做自己
曾有不少人問劉軒:「你一個哈佛高材生,怎麼會玩到夜店去?」
可見所謂的「框架」(或說為「成見」)仍然存在人心。其實不只一般世俗的看法,即便醫學、科學等也有很多迷思,必須經由研究不斷修正。生活及處事當中,「Why not?」的聲音經常迴繞劉軒心中,他面對任何事總會思考其他的可能。
劉軒認為生活中有很多成規其實都是可以打破的,人當跳脫旁人目光,超越現有框架,將興趣及研究所得自然展現出來。在劉軒看來,沒有任何人的生活經驗是一樣的,只要放開心胸,每個人都可以成功跨界,並且闖出一番成績。
跨界須經多方嘗試,許多意想不到的創意往往從中產生,劉軒笑稱自己是「醬汁達人」,於餐廳用餐他常自創吃法,將不同的醬汁混搭一起,不按牌理出牌的結果,有時歪打正著,便有許多教人欣喜的發現。這樣的精神他更常用於電音創作,雖然會製造出許多怪聲音,但勇於嘗試,不因失敗而氣餒,總是會有收穫。劉軒覺得東方人太注重完美,為求快速經常取用現成,因此在研發方面相對比較弱。西方人則較有實驗精神,不論科學或藝術,總有一群看似瘋狂的人做著彷似無意義的工作,他們不斷拍攝、不停敲打鍵盤,許多經典畫面及成功特效往往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創意跨界、保留可以「亂」的空間
而具創意並富有跨界能力的人要如何培養?劉軒想像過,當年他要是未隨家人出國,日後的發展勢必大不同。劉軒心知自己本性上喜好合群,他要是留在國內受教育,應會是個守規矩、功課也還算不錯的人,但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國內的教育環境較注重培養合群的人,但國家要進步、要轉型,必須要有具創意的人才,我們不能指望將人全送到國外去培養。劉軒覺得國內教育及整體大環境日趨多元,在台灣一樣可以有多方面的發展,關鍵在於能否正面看待周遭事物,並將之轉化成向上能量。
至於如何讓自己心神安定,靈魂活潑,劉軒覺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保留一處可以「亂」的空間。這空間可以是一面牆,供人在上頭隨意塗畫,馳騁創意、可以是一台電腦,提供創作,刺激潛能、是一個鍋,容納酸甜苦辣,讓人可以隨意調拌滋味,也可以是一口爐、一張紙、一塊布料,供人肆意嘗新、發展興趣,並可寧靜心神,抒解情緒。
現代人常於喧嚷的人群中迷失自我,或耽溺於網路、電玩,生活看似忙碌,其實內心空虛浮躁。劉軒強調人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有空間思考才能尋得目標找到樂趣,有了樂趣才會引發動力,進一步突破自己。
最後劉軒勉勵所有人不要害怕與人不同,只要積極認真,總是可以找著適合自己走的路。現今時代人人大可以發揮創意,盡情開疆拓土,為周遭增闢動人的景致。

劉墉先生最新公益捐款明細如下:

1.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5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2. 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2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3. 財團法人天主教台南縣私立德蘭啟智中心 1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4.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1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5. 財團法人恆春基督教醫院 1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6. 高雄縣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 1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7.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國內救助) 10,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8. 台灣省天主教會新竹教區附設德蘭兒童中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9.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0.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1. 財團法人布農文教基金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2. 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3. 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4. 中華民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5.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6. 國際口足畫藝股份有限公司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7. 台東基督教醫院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8. 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19.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20. 彰化縣私立聖母聖心啟智中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21. 華聖啟能發展中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22. 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露晞服務中心)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23. 財團法人屏東縣私立基督教伯大尼之家 5,000元。(2011年7月14日匯出)

劉墉先生已經把他在中國大陸的演講收入透過紐約燃燈助學基金會新捐建兩所希望小學,累積至今共捐建了四十所。對於台灣的各公益團體,我們也持續關注,劉墉先生在台演講收入將用作台灣公益,請參考本網演講申請辦法,共襄盛舉。

水雲齋網站專屬-特價優惠套書系列:

☀勵志系列
勵志系列

☀處世系列
處世系列

☀深情系列
深情系列

☀私房書系列
私房書系列

☀成長系列
成長系列

☆其他優惠套書請按此連結參考☆

Share Button
TAGS